阅读记录

第三卷 风雷九州 第八章 借堂问先拉君子[1/2页]

狗官 夜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匡源此人少有神童自称,又曾在道光朝,以翰林院编修之职为当时还是皇子的奕?讲过经。
      对于这个人,和?做过一些调查。发觉匡源的品行不错,为官勤勉清廉,不沾恶习。对败坏的社会风气极为痛恨,为振作朝纲,匡源愤而撰写了很多指斥时弊的奏议。他不畏权势,向来有君子之称。
      可惜匡源运气一直不佳,当年就因为父母相继去世丁忧故里,失去了飞黄腾达的机会。直到咸丰登基后才被召回朝中,再次起用。
      其实以私交来讲,匡源和肃顺等人只能说融洽而已,真要说成死党最多是个“勉强”二字。匡源此次受肃顺应邀来担任协办大臣,一方面是看在肃顺的面上帮忙,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私心。
      因为在和?回朝前,匡源任的是吏部左侍郎,并代理礼部尚书一职。和?此次一回来,咸丰就给了和?一个礼部左侍郎的衔,一下子就把他在礼部的权利给分去了一半。正由于这个原因,匡源才对和?起了反感之心,加上又有肃顺等人一旁挑唆,这才答应了肃顺之请,心甘情愿跑来掺沙子。
      “于中堂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把事办到这地步,难得……难得啊!”打着官腔,匡源笑眯眯地与和?一路同行。
      “呵呵,为皇上办事能不用心?何况……这还不都是多亏了本如兄在一旁协助?要不然,哪能这么顺利?”和?谦虚地笑笑,客气答道。
      “哪里……哪里……匡某也只不过是微尽薄力罢了。再说……于中堂乃制造局大臣,匡某只不过是个协办。协办嘛,顾名思义就是协助帮办,制造局的一切还是得多亏了于中堂才是……。”
      “本如兄此言过谦啦……。”和?和颜悦色地摇头说道:“本如兄向来大才,又深受皇上重用。虽说在制造局以景和为主,本如兄为协办,可说到头我们也能算是一体,何必彼此间分得这么清楚?把事做好,大家这也都是为了皇上,为了我大清嘛……。”
      匡源听后微微一笑,其实在他心里,这“大清制造局”的建立对国家有无好处,匡源还是明白的。虽然他来这的目的是给和?掺沙子的,但事情孰轻孰重,匡源肚子里自有一本帐。他对和?只不过是有点权利冲突,再加上肃顺等人挑唆,这才对和?有些看法,可匡源的君子之称也不是白叫的,他可不会因为自己个人利益把国家大事当成儿戏。从这点来看,匡源和另一位协办大臣景寿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这点,和?这些日子里也察觉到了,正因为如此,他才会用两种态度来分别对待匡源和景寿。
      对于景寿,和?最多打打哈哈,装着表面的热情,实际上严防死守,不给他半分捞权的机会,尽量孤立蒙蔽他,免得坏了自己大事。而对匡源,和?就放松多了,不仅让他参与筹建的一些事务,还经常会找机会与他聊聊自己在制造局建设中的想法,并虚心地征求意见小】
      【说】
      和?这么做,无非就是想搞打一派、拉一派的目的。朝中众人虽然各有派系,但出于各自的性格、政治信念和背景,这种派系并不如外表所见的那么铁板一块。现在对方既然使出这种歪招,和?当然要出手化解。而在和?看来,一味的强硬,或者一味的软弱都不是最好的办法,以他的经验,只有分化瓦解对方,把对手下的棋子引其所用,这才是最妥善,也是最安全的法子。
      和?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这些日子来,匡源对和?的态度从刚开始的生硬横蛮慢慢开始软化了,虽然还谈不上什么知己好友,但对和?的看法已经有了一点改观,平日里说话的语气也带上了三分的客气。
      两人边走边谈,不一会儿就到了制造局。等他们在大堂内坐下后,早就等候已久的那些官员就上前拜见。
      匡源此人做事比较认真,简单见过众人后,就对着名单一个个进行审核。因为他对和?的隔阂还未完全消除,怕和?借着这次招募人手的机会在制造局内暗插亲信,免得把制造局搞成一言堂。这不仅是匡源对国家大事的责任心所便便就能进来的!别说是捐官了,就连是正途的官员如无专才都不行!”
      “下官并无随随便便啊!我可是正正当当进来的……。”辜鸿铭惊讶地回答道,并抓了抓脑袋,有些奇怪地瞧了瞧四周。
      “轰”地一声,这下所有人再也憋不住了,全忍不住笑出了声。而匡源却

第三卷 风雷九州 第八章 借堂问先拉君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