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赵牧。
李世民招来宦官,下令对方通报礼部,做好迎接赵牧等人的准备
随之,望向杜如晦说:“赵牧归来,肯定声望大增,希望他不要卷入到皇族夺嫡之争,不然朝廷肯定血流成河。”
“陛下,岐王向来慎独,不参与皇族之事,这一点,陛下完全无需担心。”杜如晦说:“当下,最重要的问题,赵牧打下两国,两地大唐百姓过于稀少了,不迁徙百姓,即使霍王和当地世家联姻,也恐难长久维系。迁徙,派兵之事,必须提上日常了,何况,赵牧已经找书信向陛下举荐好些人,微臣来时详细考虑过,全是忠诚可靠之人,绝对值得信赖。”
迁徙百姓?
派兵驻扎?
此事李世民已经和房玄龄,杜如晦商议多次,基本已经定论,已经选出百万人,计划迁徙过去,同时制定详细的迁徙方案,计划几年内,至少迁徙过五百万人。
不过,计划不如变化快,当初,他考虑赵牧夺取萨珊,西征的目标也是夺取萨珊,不料赵牧不光夺取萨珊,还攻陷可萨,连拜占庭帝国北部也归大唐。
五百万。
肯定远远不够。
必须重新规划,甚至说,未来几年内,朝廷处理政务的重点之一,即源源不断迁徙百姓,至少达到千万级规模。
“唉。”
李世民轻叹口气,笑着说:“赵牧在长安给朕找麻烦,不在长安也要想方设法给朕找麻烦,克明,看来接下来一段时间,你我又该忙起来了。”
杜如晦面含笑意,朗声说:“这种忙,微臣愿意,既能巩固疆域,也能缓解内忧,百利而无一害。”
李世民轻轻点头:“你说得对。”
以前,朝廷百官不支持西征,担心劳师动众,白白浪费钱粮,赵牧说域外扩疆,迁徙百姓,能减缓朝廷内忧,减轻各地土地之争,他以为赵牧随口说说,但情况的确属实。
他刚刚继位时,或者说贞观十年以前,大唐各地偶尔还爆发起义,几年来,大量百姓出海,或者迁徙到关外,域外,河东道,河南道,河北道,江南西道等地各类起义渐渐减少,特别是河北道,情况大大好转。
未来几年内,依然有大量百姓迁徙到各地,各地空闲的耕地增多,更能进一步缓解各道的压力。
君臣二人详谈片刻,李世民让杜如晦把赵牧即将班师回朝的消息宣布出去。
一来震慑下朝廷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二来他希望举行盛大的仪式欢迎征战归来的将士。
当日。
赵牧即将班师回朝的消息传出,即刻引爆整个长安城。
如李世民所料,各方震动。
赵牧率军征战,不在朝廷时,太子一派,魏王一派,花费心思拉拢赵牧的势力,拉拢不成,设法打压,而今,赵牧即将归来,情况恐怕有变。
一年。
差不多一年,十几二十万征战的将士终于要凯旋。关键各地迁徙百姓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许多人兴致勃勃,希望奔赴他乡谋前程,怎奈四域浩瀚,沿途凶险,罕有人知晓四域的情况,等赵牧凯旋,或许能更清楚了解的四域。
与此,岐王府也收到赵牧即将凯旋的消息,却是长孙皇后派丫鬟特意传来的。
第1134章 鸿雁传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