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突然,旁边传来重重的咳嗽声。
      临川,清河观之,发觉段志玄站立于旁边,急于起身离去。
      怎料赵牧按住临川公主柔荑,起身走到段志玄旁,询问说:有消息?
      郡王英明。
      段志玄轻轻点头,神色严肃说:郡王,曹继叔派信使传回消息,百济倾举国之力积聚于真都城外二十里处,排兵布阵,以逸待劳等候唐军。
      休整时,赵牧说过首战战场位于熊津江口,二战战场位于真都城外,几乎精准预料百济的举动。
      不过,百济聚集举国之兵来战,情况非常严重。
      若连战连捷,等于一举灭掉百济精锐,更容易夺取百济。不幸战败,等于前功尽弃
      毕竟,百济军占尽地利人和。
      举国之力啊。
      有趣,有趣,百济王总算大气一回。赵牧非但不惧,还非常高兴,高声说:本王提议,战,伯父,苏定方与前线诸将何意?
      东征灭国,他让苏定方,薛仁贵等全权负责。
      今遇强敌,他不便做决定。
      战。
      段志玄斩钉截铁的说。
      他戎马半生,南征北战,没见过类似神武军这等好战嗜杀的精锐,好像地狱掏出的恶魔。苏定方作为统兵将军,依然纵兵对百济进行劫掠,很多成年人被杀死。
      他警告过苏定方切莫犯北伐之罪,导致回长安功过相抵,怎奈苏定方,薛仁贵,曹继叔等我行我素。
      希望赵牧严令禁止杀戮,怎料赵牧直言不讳说:该杀则杀,所有罪证他担着。
      段志玄苦无良策。
      今苏定方,曹继叔,刘仁愿等皆提议战,他不担心唐军战败,更担心对方大捷屠城。
      诸将说战,那就战吧。莫打击三军士气。赵牧淡淡的说。
      段志玄轻轻点头,望向赵牧说:郡王,是否告知苏定方,禁止掠杀?
      唐军军威不可冒犯,破城掠杀一夜,总得让三军收益啊。赵牧直言说。他这么说,向来也是这么做的,不论征讨何处,但凡三军取胜,皆掠杀一夜,翌日三军恢复秩序,城内恢复秩序。
      可是...
      段志玄计划说点什么,赵牧斩钉截铁说:伯父快传信吧,切莫错失良机。
      喏。
      段志玄无奈的领命离去。
      二人谈话,临川公主,清河公主听得清清楚楚,赵牧回来时,临川公主低声询问:郎君,神武军是否滥杀无辜?若掠杀严重,理当令行禁止。
      她目睹过神武军作战,好似捕猎的狼群,遇敌临危不惧,杀势冲天。
      今掠杀引起段志玄重视,足以说明问题多严重。
      她担心影响赵牧声誉,影响三军功勋。
      哈哈哈...
      凡事有度,将来大唐还要治理征战夺取的城池呢,焉能杀光,杀净。不过,三军提着脑袋作战,打下城池总要有收益,赔本的买卖没人做,冒死征战而没有收益,则没有兵勇为朝廷征战。赵牧说。
      他承认他的话有些诡辩,但他绝不禁止。
      郎君适可而止。临川公主劝说。
      清河公主眼眸盯着赵牧,抓起他长臂说:郡王,断不可乱杀俘虏,洗劫百姓,朝廷得知的话,肯定以此来弹劾郡王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赵牧表现太出色,纵然平常百官对他恭恭敬敬,但私下里总有人鸡蛋里挑骨头,后宫内,不单单一名妃嫔说起过,好多人担心赵牧最终的结局呢。

第684章 适可而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