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递给了二弟,谢华却连看都不愿看,老娘亲气成这样,还能为着什么事,他一猜便知晓,此刻解释道:“金陵离汴京千里之遥,传个消息哪有那么快,我们也是这两日才知道的,也是怕母亲着急上火,这才瞒着。”
“呸!”老太太直接呸了一句:“你们都厌恶她,嫌她是个麻烦,如今好了,温家一家被逼的在金陵待不下去了,你们都高兴了吧!”
谢华轻声嘀咕:“母亲这话说的,我们怎么也不至于幸灾乐祸啊,而且母亲只看到了三妹的哭诉,想必还不知缘由吧?”
老太太只顾着伤心生气,此刻才回过神来,信中只说是谢家族老们动用了手段,让温家在金陵无立足之地,可也没说是为着什么,毕竟是一家人,怎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谢华就知道母亲只一味偏袒,连其中细则都未追究,连忙道:“这算起来,三妹纵然出嫁,也是谢家的人,族老们做什么这样对她?还不是她先做了害人的事,母亲可知此次五叔被人密告一事,背后告密的是谁?正是三妹!被几位族老查了出来,差点气昏当场,她丝毫不念骨肉亲情,做出这样的事,族老们只是将她赶出金陵,便已是看在母亲和父亲的脸面上了。”
老太太目瞪口呆,喃喃道:“这怎么可能?梅儿她害你五叔做什么?”
谢晋冷声道:“母亲可记得上次三妹走时说过的话?她怪我们不帮温良谋前程,怪我们都不待见她还要赶她走,可是对我们满心怨怼啊。”
谢晋说完还看了谢华一眼,他心里就是怪谢江诚和清芷不帮忙,幸亏谢华注意力不在他身上,不然这兄弟俩又得吵起来。
老太太悠悠道:“你的意思是,你三妹是心里怪咱们,所以报复?”
这不是很明显的事儿嘛,可谢梅也是傻,报复到族老们身上,那些个族老还能轻饶了她?
女儿是什么性子,老太太也是清楚的,她原本还想找那些个族老说理,如今哪还有什么脸面,可那是自己的亲生闺女,总不能不管吧?
“如今可怎么办?你妹夫是个不顶事的,温家原先就指着咱们,咱们搬来汴京后,也有族老们照应,如今她得罪了谢氏族老,又在金陵待不下去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谢晋和谢华都不说话了,爱怎么过怎么过?h,都是有手有脚的,还能饿死不成?
“你们三妹求助的信都送进汴京来了,你们就眼睁睁看着她被逼死?”老太太见两个儿子不说话,心里就有气。
他们两个还是一言不发,可态度却也摆在这儿了。
老太太真是觉得自己上辈子做了孽,这辈子生的六个儿女,没有一个一条心的,她淡淡说道:“她的娘家在汴京,她的女儿也嫁到了汴京,不如就让他们一家也过来吧,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老太太这话一出,谢晋和谢华可就不能再沉默下去了,谢华连忙站了起来急道:“这天大地大的,哪里不能去?来汴京做什么?温家又不是没有亲戚,扬州、惠州都成,做什么非得来汴京?”
老太太扬手就扔了个茶碗,“温家的亲戚哪有一个能成事的?你妹妹一家来汴京,咱也可以照应着,怎么就不行了?”
怕就怕这个,老太太还一个劲的说什么照应的话,谢晋招呼使女来把茶碗收拾了,才耐心说道:“三妹明知道在金陵要靠着谢氏族老关照,可她还自掘坟墓做出这种事,就是打量着母亲不会不管她,想破釜沉舟来汴京谋出路,母亲若真应了她,那咱们以后可没有安生日子过了。”
谢华知道自己脾气急,和母亲对上除了吵也商量不出什么事来,还是大哥这种温和的语气才管用,遂也缓声道:“大哥说得极是,母亲忘了之前那些事了?三妹一家有难,我们做兄长的帮衬本也应当,给些钱财也算是不负骨肉情分,但也不必接来汴京这样麻烦啊,再者,江南水乡生活惯了的人,也不一定能适应汴京的生活,母亲才来汴京时,不也生了几场病吗?”
这话倒不假,老太太才来汴京时,也各种不适应,谢晋见母亲有所犹豫,又接着说道:“而且这样的大事,三妹自己也做不了主,总要妹夫说了才算,不如咱先等等看,说不定人家就没有来汴京的打算呢,咱们在这儿说这么多有什么用?等他们真的想来了,咱们再商量以后,且就算来汴京,置办宅子、做什么营生都还要细细打算,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他们兄弟两个一唱一和,倒真把老太太给劝住了,好歹没有直接回信让谢梅一家搬来汴京。
第二百二十三章 哪个府里没有密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