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我一开始以为只是碰巧,后来快晚上的时候天的颜色也跟你写的一样,弥漫着黄色,还有井里的水颜色也不对。”
      只能说虽然彭越安他们住在镇上,但是还好院子里有口井。
      这一个现象是巧合,对上了三个,总不能还说是巧合吧?
      彭越安那个时候已经不管是不是巧合了,赶紧跟他住的厂区的领导去说了。
      但是朱小琴那书因为以乡村小说的形式发表的,
      而且那个时候很多人对地震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他虽然提醒了很多人,但是最后晚上不睡觉跟他一块在外面待着的,也就他们三个一块从申城来的。
      “我也是之前正好准备写别的故事,查了些资料,谁知道云省的地震就来了,然后我赶紧改了改就把故事发表了,谁知道没多久唐城又……”
      “不过能起到作用,我这书还是没白写。”
      彭越安听她这么说,一下子从包里拿了三本她出版的《养殖场的故事》,然后说道,
      “学姐,你这书真的写的很好,最关键的是你这书救了我一命啊,我们书店那里上的时候只上了三十本,我一下子买了二十本,要不是怕别人买不到,我就都买了。”
      “不过我就带了三本过来,你能先帮我签个名吗?”
      朱小琴一听他买了二十本,眼睛都瞪大了。
      她这书的定价是一块一一本,二十几块已经是一个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了。
      但是人家的钱,想怎么花怎么花。
      她默默的把书接了过来,签上了玉生的名字。
      面条上的快,下锅煮一会儿就能捞上来了,菜都是早上现采的,都新鲜。
      朱小琴刚把签好名的书递给彭越安收起来,面就上来了。
      两人都没等鱼上,一人一碗面就下肚了。
      彭越安一碗面根本没吃饱,非常主动的喊了声,“王叔,再来碗面,多加点菠菜。”
      朱小琴则是单独要了点汤。
      彭越安两碗面下肚,那条清蒸鱼才上。
      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吃鱼,主要是做鱼要放的料多,要不然那腥味很难去掉。
      现在这时候做菜的调料可不便宜,所以家里做的少。
      但是出来吃饭就不在意这些了。
      做的不好大家都不会点。
      所以对于能经常拿鱼回来做的人家,真的不要怀疑人家的手艺。
      他们家偶尔还有野生的大黄鱼,卖的比肉贵的多,还是每次都被吃光。
      不过大部分学生不会点那么贵的鱼,他们点的鱼
      像朱小琴他们点的那条鱼重三斤,这种鱼王叔他们收一斤两毛。
      这是清蒸的价格,红烧还得再加点。
      其实之前都是鱼按一条直接算,后来老有人说自己的鱼小了,他们家就改成按重量算钱了。
      菜汤面加菠菜加鱼豆腐一碗两毛二,再加上彭越安后面加的馒头,
      这一顿不过吃了1块4毛。
      彭越安结账的时候听着价格都有些不好意思。
      他之前不是没请人吃过饭,就是家里弟弟妹妹过生日,出去吃个饭,随便吃吃也得十几块。
      如果去国际饭店,那一趟的费用就更吓人了。

第242章 老乡家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