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她当初说举报什么的,实在是被气着了,真让她去她也是做不出来的。
      之前她心里不高兴,是觉得发生了这么大个事,你都不好好来说一说,她气的是这个。
      很多时候人要的并不是钱或者别的什么实际的补偿,道谢或者道歉这种把这件事放心上了的态度才是人想要的。
      朱小琴在知道她娘帮她拒绝了一张缝纫机票还是自行车票的时候,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
      虽然不是说一定就是给票,但是比起他们这些要么在地里干活的农民,要么在镇上上学的学生来说,朱大哥这种的肯定能接触到更多的东西。
      就算不是缝纫机票,给点别的也好啊。
      她不觉得丢脸,拜托,她可是喝了一年多的中药啊。
      那药熬出来的味道把她整个人都熏馊了。
      不过想是这么想,家里这样的事也轮不到她来做主。
      所幸她这个大哥在她说要换工业票的时候,很大方,虽然她给的粮票他也拿了,但是比起他给的工业票,那粮票的数额他几乎就是意思意思的拿了点。
      说起来是交换,实际上就是送她了。
      本来朱小琴听她哥说大林哥说大哥不好的时候,还想着是不是朱大哥确实有些问题。
      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啊。
      不过还是要声明下,她绝对不是被那快一百块的工业票收买了。
      她看待问题的角度还是很客观的。
      毕竟事情都过去了那么久,她娘也拒绝了要些补偿,那现在她大哥给她这么些票
      要么是愧疚的,要么是不想欠着人情。
      有这两点心理的人,坏不到哪里去,最多有些时候有些冷漠。
      为了朱大林这事,朱家这一年的新年都没过好。
      说是朱老二家的事,但是除了朱小琴他们一家,其他人都还住在一起,一家不好过,其他人家还能当没看见?:???
      人性就是这样复杂,你要真当看不见,家里人又要说你冷血了。
      今年虽然人是齐的,但是年过的就有些冷清了。
      朱小叔家也是一样。
      李翠翠现在已经能正常下床了,不过因为是高龄产妇伤到了身体,下地是不要想了。
      虽然她本来也不怎么下地。
      不过现在更加理直气壮了些。
      她之前看丈夫二哥家有这么个老大难还一直是当笑话看的,结果自己女儿给她来这一出。
      其实村里不是说歧视知青还是怎么样,下水河算是对知青们比较好的了。
      周林就更不要说了,离公社近,知青们没事还能想出点事去去公社呢。
      没出梁知青这事之前,大家基本上处于两条线。
      毕竟他们的田都是单独开出来的。
      自给自足,不够的反正是跟大队赊账。
      跟村里这些乡亲们接触的少。
      但是接触的再少,很多知青请假多干活少,经常跟大队赊账这事,大家还是知道的。
      有些也是粮食不够,不过他们家里人会给他们寄这种东西来,但是这样的人很少。
      至少下水河这样家里有点钱的知青,村里人都知道是哪几个。
      周林的知青,本来李翠翠是搞不清的,现在一看女儿陷进去了,她想去了解了解情况,方法不是多的很嘛。
      至于了解下来的情况,看李翠翠现在极力反对的表现,就知道,不会太好了。
      一共三家人带个老人住一个地方,两家因为儿女成家的事,一团乱麻。
      这还能好好过年?

第121章 朱大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