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余量,也是抢的快的不得了。
      她们学工肯定去不了冶城,毕竟那么多学生走着去,那得走多久。
      坐车的话车费学校也负担不起。
      让学生付车费就更不可能了。
      很多学生连在食堂吃个饭都困难,这不是变相的加重学生的负担嘛。
      所以他们要去的化肥厂,就在隔壁林厂公社。
      他们走过去大概三个半小时。
      林厂公社的林厂化肥厂,是一座小型的专门生产钙镁磷肥的化肥工厂。
      朱小琴来了这里快两年了,她空间里关于农业的书基本上被她翻遍了。
      但是因为后世网络非常发达,所以除了那些一段时间炒的非常火的书和她自己特别喜欢的类型的书以外,其他的工具类的书她放的很少。
      她反正翻遍了也没翻怎么制作化肥。
      虽然就算她翻出来了,能不能实际操作还是个问题,但目前来看,至少自己制作这事从源头上就被掐断了。
      那就只能想办法买了,或者想办法换。
      朱小琴早在之前给《宜城日报》供稿子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多写了些贫瘠土地上生活不容易的农民们。
      虽然她的主题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劳作的朴素民众,但是看看就知道农民不易也分等级。
      供那么久稿子,真被选中的也就五篇,但这已经够她拿出来吹了。
      不是,够她拿出来用了。
      本来,她是不想把自己给报纸供稿这事拿出来说的,但是有些时候有些事,就得需要些名头。
      而且,特别是看到班里还有一口流利英语的同学的时候,朱小琴就觉得自己那些担心都多余。
      打倒资本主义归打倒资本主义,该学的还得学。
      你都不了解你的敌人,怎么谈打败他呢?
      虽然课本上都是类似这样的句子:“longlivechairmanmao”,“chairmanmaoistheredsuninourhearts”,“thewclassisourleadingclass”……
      基本上都是政治语录的翻译。
      大家学的都很死板,但是并不影响有的人上课跟老师对话能有一口流利的口语。
      要知道他们老师以前,也是留过学回来的高材生,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和英语。
      朱小琴都觉得他来叫教他们是浪费了,毕竟大家的层次差别挺大的。
      有些根本就一点都不会,朱小琴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进来的。
      这种时候能跟上老师,那得是什么家庭环境出来的呀。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像朱美贤那时候还是学俄语,考试也是考俄语。
      到朱小琴这里,开始学英语了。
      这就意味着,这些能流利的说英语的学生,基本俄语也是没问题的。
      毕竟有能流利对话的这种能力的,基本上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了。
      就那些时间的国际关系,外语都学了,不可能只学英语不学俄语。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在,朱小琴这个年纪给报纸供稿子这事才显得没那么突兀。
      毕竟她的能力还在中文范畴。
      在大多数同学眼中,外语这种事就是天书啊。

第115章 化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