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章 一年七八十万两[1/2页]

家父朱重八 余生所念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见挖出银子,朱爽“大喜过望”,依旧例给率先发现矿脉的人发赏钱,共计五万钱。
      分摊到每个矿工身上,有五千钱拿,就是五两银子。
      乐的一众矿工喜笑颜开,千恩万谢。
      却说找准了矿脉,剩下的事就有章可循了。
      建营地、开矿场、挖矿石、提炼白银。过了最初的混乱时期,仅数日之后,矿场的白银日产量,就达到惊人的两千两。
      按稳定的日产算,年产可达七十余万两,几乎等同于日本石见银山巅峰时期的产量。
      蓝田银矿的储量虽不及石见银山和美洲银矿储量多。却胜在距地表近,单位立方的矿石中含银量高,开采容易。
      虽然不及那两处银矿开采的久,不过相信等国内的矿产大开发后,大明便有走出国门的实力了。
      在矿上又呆了十余日,朱爽带三百护卫,押送白银三万六千两回西安府。
      距城十里,便瞧见陕西布政使杨靖,征西将军耿炳文携文武百官在城外迎接。
      这些人到此,非是因为敬重秦王,而是冲满车的银子来。
      十几日前,朱爽的回信送到朱元璋的书案前,看的老朱一愣,惊叹于朱?镜钠嫠济钕搿
      在陕西一地试行,成了可推广至天下,若不成也不会有太大损失。最关键的是,连新增官吏、衙门的资金来源,都替老朱想好了,愿以蓝田银矿一成产量输送至陕西布政使司。
      见儿子如此,朱元璋也难得大方一回,也送了蓝田银矿一成产量的给陕西。
      这么一算,陕西布政使司就占了蓝田银矿两成产量。朱元璋得知银矿的具体年产后悔不已,就是后话了。
      这段时日,陕西布政使司衙门大小官吏无不关心蓝田银矿的银子产量。虽说这两成产量属于专款专用,须用在西安府各县新设县御史衙门及八府巡按衙门的建设与官员俸禄上。
      可历朝历代,哪有没被挪用过的专款啊!
      是以秦王虽未归,百官们却都望眼欲穿。
      “王爷,听说您又开了一个大银矿,实乃大明之福,社稷之福,陕西百姓之福啊!”陕西布政使杨靖越众而出,拱手祝贺。
      朱爽哈哈一笑:“还是那句话,托皇上鸿福,列祖列宗保佑!”
      “依下官看,是王爷修身养?裕?鼗裆咸毂佑樱?拍芪尥?焕????鹨?娇蟀。 闭魑鹘??⒈?乃涫俏浣??葱愿衲诹玻?舶?潦椋?灯鸹袄床凰莆浣??谷缥墓僖话恪
      朱爽冲其拱手,“老将军,一向可好,想煞寡人了!”
      “王爷客气了!”
      杨靖问:“不知王爷新开的银矿产量几何,好开采吗?”
      朱爽笑:“还算好开采,一日也就两千两吧!”
      曾任户部尚书的杨靖惊到了,脱口而出:“多少?”
      “我说一日两千两,产量若能稳住的话,一年也就七八十万两银子吧!”朱爽轻描淡道。
      可在陕西大小官员听来,似半空中打了个响雷一般,被震的目瞪口呆。
      产量的两成,便是十四五万两银子啊!
     &

第三十章 一年七八十万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