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为基础改扩建而成的椰城城区。
见到密密麻麻的荷军印度雇佣兵将城池包围,躲入椰城的百姓和乡兵都慌了神,没错,横海都司原本名下只有1个直属的守备团,总兵力才645人(战兵才300),根本是守不住椰城的,所以,在接到荷军即将卷土重来的消息后,横海都司署理都指挥使于通立刻将大明移民中的青壮组织起来进行了训练,由此才勉强组织了一支约4000人的守卫力量,不过,除了300老兵外,其余3700多人都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菜鸟,因此,看到数量惊人的围城敌军后,都有些未战先怯。
好在还没等于通等都司高层以身先士卒、撒币大法等方式来安抚守军,抢在荷军陆师正式发起对椰城的进攻之前,潘龙和舰队便开到了椰城外海。
注意到明军舰队开到,护卫运输船团的荷军第2舰队便立刻迎击了上去或许在第2舰队指挥官看来,荷军有41艘舰船,其中更有12艘标准海军战舰,应对区区18艘中国战舰还是有绝对把握的,当然,这也不能说荷兰人就判断失误了,毕竟第2舰队拥有4艘装备了重炮的三*级战列舰,其余各舰的火炮数量相加也有660门之多,战力的确非同小可。
然而双方一交手,荷军这边立刻发现了问题:荷军的舰船还没有进入己方火炮的有效炮击范围,明军的长程就覆盖了荷军舰船,并且明军的炮击精度极高,以至于荷军舰船的船帆很快就被对手发射的燃烧弹跟相继烧毁了。
其实通过赎回俘虏,荷军一早就知道明军舰炮又远又准,并且之前与明军淮丙船进行对战时也一定程度的体验到了明军的舰炮威力,然而荷军却一直把明军舰炮打的远的原因判断为明军装备了超重型火炮的缘故,要知道32~42磅炮就算是荷军自己的三*级战列舰也是装不了多少门的,所以,荷军坚信明军是用火力密度换了射程,在海战中未必起到什么作用,因而对明军可能的战力不屑一顾,结果现在就完犊子了,一干荷军舰船很快都被迫漂浮在了大洋上,成为了明军舰炮的活靶子。
啥?荷军为什么不深究明军火炮打得准的问题呢?难不成荷兰人缺心眼了?
其实不是荷军不重视明军炮火打得准的问题,要知道,荷军被俘将士的供述都带有某种主观性和倾向性,其中还有人再报告时夸张到离谱的程度,所以,在荷军高层看来,所谓明军炮火极其精准只不过是失败者的开脱之词,是不足以参考的。
对,打得远,是有客观标准的,但打得准太唯心了,根本没有衡量的尺度,所以,不能作为判断明军水师战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塔读
180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