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大明湖显得格外幽静,圆月悬空,犹如一颗珍珠落在玉盘之上,碧波潺潺,秋水深深,别有一番韵味。
我们三人在大明湖北区闲逛,夜已深,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只有在深草丛中偶尔惊起的几对野鸳鸯,曹鹏在前方带着路,来到那道矮墙之下。
墙身不高,也就一尺半左右,见四下无人,曹鹏原地一跃轻松纵身翻过隔墙,不一会,曹鹏爬上墙头做了个OK的手势:这边没人。
我蹲在墙角,双手做撑杆,一用力将小叶托在手掌之中向上抬去,墙头上曹鹏伸手一拉,将小叶轻易拉到另一边去。
我借着助跑的一段距离,也是顺利的翻过墙头,南区作为收费区,夜间更是没有半个人影,在曹鹏的带领下,顺着蜿蜒的庭间小路,直接来到南丰祠苑的门口。
雨荷亭就在南丰祠苑内临湖的岸边,由于不对外开放,南丰祠苑早已是大门紧锁,曹鹏上前连看都不看,用力一扭,一把上好的紫铜鎏金锁应声而断。
我看的有些心疼:你个败家玩意,就不知道用精巧的方式打开吗?你知道这把锁多少钱吗?
曹鹏不在乎道:一把破锁能值几个钱,我前几次弄坏好几把了。
也没瞧出这东西有多精致来。
我骂道:这可是上好的紫铜所制,外面还鎏了一层金漆,单是这手艺都能值个几百块钱,你说你有多败家。
曹鹏一听连忙将断掉的锁头给捡起来惋惜道:你怎么不早说,你让我距离万元户的目标又远了,早知道,前几次我就给它卸了就好。
我不想搭理他:这都是小事,咱得赶紧的进屋找东西。
顺着庭院来到雨荷亭,雨荷亭不大,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亭子,是当年乾隆帝思念张家小女所建,红柱雕窗,青瓦飞檐,四周环廊,东西北三面环水,在亭子前面还种着一亩荷莲。
亭子前方靠湖的岸边,还停着一舟画舫,画舫名为天憩舟,舟上还挂着一幅对联:高人喜桐树,君子爱莲花。
横批:琴韵荷香,据说是当年乾隆帝和张家小女畅游大明湖时所乘坐的御用龙舟,一直流传至今,曹鹏看到这画舫就两眼放光,要不是实在背不动,早就被他给顺出去了。
来到雨荷亭,环顾四周,根本就没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我疑惑道:手札中记载的,当年乾隆帝的确是将张家小女葬在这里,可我怎么没看出来,这里哪里像是个坟墓?
曹鹏道:我就和你说,这个地方啥都没有,你偏不信。
小叶道:自古以来,下葬形式多种多样,唐代多是高山峻岭之类,而宋代则是低缓的矮坡居多,也有某个时代会有水葬这种特殊的形式,咱们这个情况,会不会就是水葬?
曹鹏哦了一声:我想起来了,之前有关部门在大明湖挖过几个深沟,建过几个湖底世界,你说是不是和这事有关?
经曹鹏这么一说,我才有点眉目:有道理,无缘无故在大明湖建什么湖底世界,这不就和脱裤子放屁一个道理,多此一举,说不准,这妃子墓还真是个水葬形式呢。
小叶:我之前查过县志,有一首童谣,我认为和这个有关。
我:什么童谣,唱出来听听。
小叶脸一红唱道:
大明湖、明湖大、大名湖里有蛤蟆。
蛤蟆蛤蟆不会叫,蛤蟆吓了一大跳。
绿绿的水儿青青的鳞,腾空一跃上了龙门。
铁链直锁千尺浪,牛眼望穿了紫竹林。
金皮金甲着金身,碧波泉下随水沉。
天上下起磅礴雨,雨荷亭中现了鬼神。
现鬼神。
小叶刚刚唱完,曹鹏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我听说过这事,听我隔壁邻居家那老头子说过,老济南有三怪:一是甜沫不甜,二是茶汤不是茶,第三个就是大明湖的蛤蟆不会叫,不过这事和咱们今晚的行动有什么关联?
我想了一下:这甜沫不甜,茶汤非茶,很容易理解,毕竟老婆饼里也没有老婆,只是这大明湖的蛤蟆不会叫,好像有点道道。
小叶:大明湖的蛤蟆不会叫是有典故的,说是当年乾隆帝路过济南,晚上住在大明湖边上的巡抚衙门里,被大明湖的蛤蟆闹腾的聒噪盈耳。
夜间久久不能入睡,于是他便让随侍的大臣刘墉,传他圣旨,不准大明湖的青蛙再叫,毕竟皇帝是金口玉言,连青蛙也不敢抗旨,所以以后大明湖的蛤蟆就不会在叫了。
对于这个典故,曹鹏有一个精确的评价:龙虾扯鸡蛋!
不过那首童谣好像的确有点信息,尤其是最后两句,天上下起磅礴雨,雨荷亭中现了鬼神,现鬼神。这两句中明确的提到了雨荷亭的名字,只是这现鬼神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抬头望去,天上繁星点点,哪里有半分下雨的兆头,难不成现在出门挖个坟、盗个墓的还需要提前看好天气预报了。
曹鹏不以为然:这大雨是没有,不过这水可不缺。
&n
第二十二章 夜探雨荷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