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章 大明的内忧外患[2/2页]

天启回归之铁血大明 堂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明的气运也是算到头了。
      纵观历史朝朝代代都是如此兴亡交替,可那些文人世家却可永存。
      大唐亡了,他们可以重新站在大宋的朝堂之上。
      大宋亡了,他们可以站在我大明的朝堂之上。
      我大明亡了,他们还可以站到野猪皮子的朝堂之上。
      所以,他们从不会在乎你皇家的江山怎么样。
      他们只在乎自身的利益如何。
      他们嘴里的那些忠义廉耻还是听听算了,千万当不得真。”
      孙承宗听了朱由校的话,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虽然也是个读书人,可不得不说皇上这话,说的虽然难听,还有点极端,可却是一针见血,是大实话。
      “陛下,这朝堂之风气要慢慢来,可不能操之过急。
      这些朝臣的身后,关联着一系列的势力,动一而发全身。
      一个不慎,他们就会闹出大乱子,不得不防。”
      朱由校苦涩的对孙承宗说道:
      “孙师,不是朕急功近利,而是这大明真的没有时间了。
      你观历史,每次朝堂更替之前必有连年的天灾人祸。
      汉末,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饿浮满地。
      这才有起义不断,兵灾连年。唐末,宋末个个如此。
      当然,当皇帝的昏庸无能有着一定的责任。
      可那些老农民,只要他们有口吃的,不至于饿死,就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造反。
      所以这天灾缺粮,才是压倒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孙承宗皱着眉说道:“虽然我大明现在每年都有部分地区受灾,可还不至于缺粮啊?”
      朱由校拧着眉头思考着,他不知道该如何给他解释一下小冰川气候的可怕。
      难道能和他说现在的欧洲已经冻死多少多少人了。
      东边的老毛子已经饿死多少多少人了吗?
      “孙师,朕在闲时曾去过钦天监翻看过二十年来历年的气候记录。
      可以说这二十年来,大明疆域内的气温每年都在大幅度的下降。
      都按种麦子最好的季节记录来说吧。
      这二十年来春麦的播种期已经延迟了将近一个月
      而能种小麦子的地区,从长城眼线已经向南推移了百十里地。
      草原上每年的冬天都在延长,冻死的牛羊在逐年增多。
      那老奴为何急着攻占我大明?是因为他们那里越来越冷了。
      他们那里的冰雪线在逐年南移。适合种庄稼的地方越来越少。
      所以他们急着向南来找活路,急着来劫掠我大明获得粮食。
      而我大明陕西,山西,山东,河南这些的人口和产粮大省的旱灾也在连年增多。
      干旱的区域也在连年在增大,受灾的人口每年都在明显增加。
      而这样的气候还要持续多少年。
      这气温最终能降低到什么程度。
      这受影响的区域到底会增加多少。
      这样的灾害需要多少年才能缓解。
      我们对这些都不得而知啊。
      所以孙师,朕不得不向最坏的后果考虑。
      我大明一亿五千万子民生死委于朕一身。
      孙师,你说朕能不着急吗?
      朕只有先整合了朝堂,恢复了军备,才能带领着万民,一心共度难关啊!”

第9章 大明的内忧外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