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有票没?”这几个人都是倒票的。
      “有有有,小兄弟要什么票啊。”中年男人叫姓高,一直做着倒卖票据,赚点差价糊口。
      “什么票都要,有多少,什么价钱。”文宇其实不怎么在乎价钱高低,大过年的,这些人也不容易。
      “那小兄弟你找对人了,这附近没有比我票据更全的了。来,跟我到旁边来下。”黄牛把他拉到一边隐蔽的角落。
      “省内粮票1斤3斤5斤分别一毛一斤,全国粮票1毛3一斤,肉票现在比较紧俏,2块6,还有糖票布票.......”
      “都要了,算下总价。”文宇知道这个价格偏高,不过无所谓。
      “好的,啥,全要了?”黄牛有点慌。
      “对,赶紧算价钱。”文宇拿下背包,取出一叠大团结,厚厚的目测有几十张。
      “等一下等一下,我家婆娘在那边,我去把她叫过来,她那里也有些,小兄弟要不要?”黄牛看的眼都直了,赶紧问道,这么好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要,去吧,快点我赶时间。”
      结果黄牛夫妻两算了块20分钟才算明白,文宇花两百多块钱换了一大堆的票据。
      “工业券有没有?”文宇随口问了一下,买自行车电视机这些大件都需要工业券。
      “我手里没有,整个县里应该也没有几张,毕竟我们这小地方拿了工业券也没地方花,至少要去市里省里了。”黄牛摇了摇头。
      这是事实,这穷地方大多数地方电都没有,山路又多,要这些东西也没用。
      文宇买了一个大蛇皮袋,买了十几斤猪肉,两条羊后腿,一些鸡鸭鹅,还有不少糖果蜜饯。他力气大,袋子扛着就走。
      在街尾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在卖手工做的扎糖,这种东西费时费力所以价钱有点高,没几个人舍得花钱买,生意很冷清。
      老婆婆穿的破破烂烂而且有点单薄,眼睛一直看着路过的行人。
      “阿婆,这糖怎么卖?”文宇走上前去。
      “3毛,不,2毛5一斤,这个糖贵是贵了点,不过用的都是好东西,老婆子熬制了三天,肯定好吃。”婆婆怕自己价格开高了,又把客人吓跑了。
      “3毛是吧,我都要了,家里弟弟妹妹多,就喜欢吃这个。”文宇自己拿起了桌上的称,连竹框一起称了十三斤,丢下了5元钱。
      “阿婆竹筐也卖我了啊,钱你拿好,快点回家吧,外边冷。”文宇说完端着一筐糖头也不回的走了。
      “唉,你这孩子,找你钱。”
      “不用了。”
      其实竹框买一个新的也就三五毛钱,文宇多给了差不多两块钱,不过他乐意。
      叫了辆牛车赶回乡里大姑家门口,主动付了两块钱,平时5毛钱人家也肯走,赶车的大叔一个劲的感谢。
      天已经黑了,大姑家正好在吃饭,门外喷喷喷的一阵敲门。
      “谁啊?”喊话的是大姑,来开门的是大堂哥李正南。
      “是我啊,小宇。”文宇回应到。
      文宇的到来让大姑一家措手不及,赶紧让他进来吃晚饭,今天除了当兵的二哥没在,人都齐了,大堂嫂已经挺了个大肚子,显然添丁在即。
      文宇拿了一些肉和糖果放到了厨房里,大姑拦也拦不住。
      “你这孩子,来大姑家吃个饭,买这么多东西干嘛,你哪来这么多钱?”大姑给他夹着菜,恶狠狠地看着他。
      “嘿嘿,刚从国外回来,打工赚了不少钱,给你们带点,一点心意,大姑你可不许埋汰我。”文宇吃的速度很快,还是家乡的饭菜香。
      “小宇果然有出息,来,陪姑父喝两口。”姑父让儿子拿了两个酒杯,开了瓶白酒满上。
      “姑父,我陪您喝一点,一会还要赶回家呢。”文宇喝了一小口,挡住了姑父继续倒酒。
      “回什么回,今天就在大姑这住下了,黑灯瞎火的赶路不安全,听我的。”大姑当然不肯让他走。
      “真的要走,都大半年没见过爸妈了,还有弟妹,想他们。”文宇不习惯住亲戚家里,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小宇,那你多吃点菜,好久不见你都瘦了。”堂嫂叫叫付莲,挺精明一个人,把堂哥捏的死死的。
      “谢谢堂嫂,先恭喜啊,这是侄子还是侄女啊?”文宇问道。
      “没问,医生也不让问,村里人都说是个男娃。”堂嫂摸着肚子,笑容有点宠溺。
      “那必须得给我侄子准备好压岁钱,嫂子,替我侄子收着。”文宇拿出了十元钱,塞到了堂嫂手里。
      “不行,不能收,阿莲还给她。”大姑喊着。
      “必须收,否则这侄子我不认了啊,大姑你真是的,我给我侄子又不是给你的,跟你无关。”文宇坚决不肯收回。
      “阿莲收着吧,小宇的心意,推来推去不像话,等他生娃了加倍还回去就是。”姑父一锤定音,他瞟见了文宇厚厚的一叠大团结。
      文宇吃完饭后,姑父找了个乡里的驴车把式,塞了两块钱让把文宇安全送到家,走山路驴子最好使。
      晚上9点多,文家村已经漆黑一片,农村里没有什么活动,都睡得早。
      文秀娟夫妻两刚烫完脚窝在炕上,门外传来了急促的狗叫声,隔壁家的大黄狗叫的声音有点不对劲。
      夫妻两点起了油灯,穿上衣服,打算出门看看。
      然后看到了门口的文宇,一手袋子一手竹筐,笑着看着他们。

第十一章 回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