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改造完成。”
      用火绳枪改造?丁启桢觉得这是个省时省力的好主意,就是花的银子会多一些,但综合考虑绝对值得一试。
      火绳枪的来源很多,倒不愁买不到。丁家人脉很广,这种事情不必自己出面,完全可以通过第三方购买,只要给足银子,无论是荷兰人、西班牙人抑或是葡萄牙人,都会很乐意出售自家的火枪。
      不过出于长远考虑,丁启桢决定还是要委托澳门耶稣会神父,从欧罗巴订一台水力钻床回来。
      此外,丁启桢还从书上看到铳剑,也就是插在枪管里的刺刀,要求郭师傅一并制造,虽然比起白马庄安装于枪管之外的刺刀差了一些,但也聊胜于无。
      二人又商议一阵,郭师傅便拿着图纸自去了。
      丁启桢复又做到书桌后,认真思考军官的人选。
      他认识的大多是文人,眼下身边只有一个刘巡检算是懂得一点军事常识的人才。
      不过转念一想,陈埭民团全部采用火器装备,无须舞刀弄棒,军官也就不必拘泥于武人。
      况且文人领军,容易在军队中灌输忠君爱国的理念,对于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有裨益。
      唯一的可虑之处,便是文人的胆气与血性。
      那种食古不化的腐儒就罢了,须得找那些头脑灵活,胆气过人的书生,又要跟自己志同道合,愿意投笔从戎。
      这些都不是问题。
      丁启桢认识的文人多如牛毛,要从中挑选几个合适的人选易如反掌,他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识人之明。
      他亲自磨墨提笔,在纸上写下心目中觉得合适的几个人选,然后一一给他们写信说明事情的缘由,并且着重说明了自己的用意,力邀他们前去陈埭,与自己共襄盛举。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心里燃起了一把熊熊烈火,自从高中探花郎以来,他已经许久没有这种激情燃烧的感觉。
      不过,等丁启桢刚从泉城府回到陈埭镇,这心头烧得正旺的火,一下子就被浇灭,顺便还浇了个透心凉。
      丁家主宅的家主,也就是丁启桢的老父丁老爷子,坚决反对三儿子组建劳什子的团练。
      丁老爷子苦口婆心,好言相劝:“你现如今已经丁忧在家一年有余,眼看再过一年多,便要回京城重入翰林院,那才是你步入内阁的正途。至于说南安城乡下的一撮反贼,能够掀起什么风浪?迟早自有官兵剿灭了他。况且民团乃是不入流的玩意儿,你去做这个,没的辱没了自己的名头。”
      丁启桢一向孝顺,从不忤逆父意,但这回他却没有顺从丁老爷子的话,反而正色道:“父亲大人此言差矣。想那白马庄连泉城府守备军都能轻易打败,隐隐已有坐大之势,若不尽快遏制于他,不出一年光景,只怕倾全胡建之力,都拿他无可奈何。儿子深受君恩,眼下正值国家多事之秋,东有建奴猖獗,北有流寇作乱,西有土司造反,南有海贼肆虐。这四方势力非同小可,儿子自问能力有限,无法为皇上分忧,但白马庄正在崛起之时,儿子自信只要成立陈埭民团,一年之内必能将其铲灭,消除隐患。”
      只不过任凭丁启桢说得天花乱坠,丁老爷子就是不肯答应。
      但是丁启桢的态度极其坚决,即便叫来老太太和老大老二相劝,也无法说动三公子,就连惊动老族长依旧无济于事。
      最后,老爷子不得不松口,与丁启桢约定,以一年半为期,届时不管局面如何,他都必须离开陈埭民团返回京城,继续当他的翰林编修。
      丁启桢满口答应,他觉得一年半的时间,足够他灭白马庄三回了。

95、约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