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明如今的盐并不像老朱初期管理的那么严格,造成盐价高涨,老百姓吃不起。
      但各地盐价相差太大,比如沿海地区紧挨盐场,盐价就比较便宜,7文钱一斤。
      而湖广这里没有盐场,价格如今是14文一斤,活活高了一杯的价格。
      鲁地和豫地盐的价格听祝老头说更高,达到十六七文。
      当然不同的盐价格也不一样,比如海边晒出来的盐,谓生盐,比较粗糙,价格相比较便宜些;而煮出来的盐相比较细腻,谓熟盐,价格也就贵些。
      其中最便宜的是渔盐。
      因为朝廷对盐的管制很盐,且官盐的价格一直不便宜。
      海边的渔民打的鱼渔民不对于进行防腐的话饿,根本卖不出太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要腌制一条五斤重的鱼,至少要一斤的盐分,一条鱼的成本,还没盐的价格高,这样渔民就等于破产没法活下去。
      不少渔民想采用低廉的私盐进行腌制,这样相当于支持了私盐的流通,朝廷当然不允许。
      其中元朝的时候最为苛刻。
      元朝颁布的律令:“诸犯私盐淹浥鱼、虾、竹笋等货,买,或自行食用,及博易诸物者,照私盐法科防。
      如今政策变得灵活了许多。
      采取了“渔盐”的政策,就是为渔民提供一些低廉家的盐,让他们腌制水产品。
      但为了避免渔民买大量的低价渔盐倒卖出去,渔民捕捞多少鱼需要上报,根据捕捞的鱼数准许渔民买低价盐的数量。
      尽管如此,还是不能阻止一些人谎报,一些盐商也利用漏洞购买大量质量差的渔盐进行售卖。
      渔盐流到各地,也就成为了私盐。
      秦邵看过一段历史记录。
      说是大太监刘瑾贩盐,一车盐上放两条鱼,就叫渔盐。
      真是明目张胆地运私盐!
      当时他看这段历史的时候,觉得这刘瑾可真够张狂的!
      在读史人的眼里,刘瑾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反面人物,但令他意外的是,完全接触了这个朝代情况后,他发现刘瑾其实并不像史书里描述得那样刻板,完全是个奸佞小人形象。
      反面人物刘瑾刘公公也是做过好事的,比如他还降低过土地赋税。
      前段时间他去买地,秦邵得知如今的田地赋税比着以前已经降低了不少。
      许牙婆说是刘公公主事的时候提出的,多次降低赋税,为的是减轻农民负担。
      他问刘公公是谁?
      “就是先前的刘瑾呀!皇帝身边先前最得宠的那个,不过已经死了。”
      许牙婆神神秘秘地说道。
      秦邵没没想到这人还做过这样的事情。
      他跟安永贞聊天的时候,还说到这事。
      安永贞说,那刘瑾做的事情还不只是这些。
      他掌权的时候,还建立官员不定期考察制度,对于不合格的官员罚米例,巡抚陕地右副都御史杨一清也受罚过。
      他还派御史查核两浙盐课,追究官员责任、收缴赃款,而且据说全部收归了国库……
      安永贞说这些情况早些年写话本的时候也引用过,不过如今那些话本可不敢发出来,万一被人盯上就不好了。
      “秦兄,我觉得这世上其实没有绝对的好人及坏人!”
      安永贞说了句让秦邵沉思良久的话。
      这样想来,说刘瑾那么明目张胆地偷运私盐,不知道到底真与不真?
      不过,那些都是题外话,不管史实到底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私盐的价格那确实是便宜。
      私盐价格在安陆州这里一般是六七文,韩瑾蓉腌菜的时候会买一些。
      不然用好盐腌菜,一般人家可不舍得买。
      在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能吃点私盐,吃饭有些咸味就不错了,谁舍得腌菜呢!
      腌菜!
      腌菜!
      腌菜!
      秦邵大脑中突然有了想法,那块盐地现在说不定还真能发挥作用。
      wa

第148章 反面人物刘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