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兵皆腐朽不堪,怎堪一战?」
「再就是北京、南京两京的人马,他们比其它卫所稍好一些,但也好的有限,也就是九边的二十万人马堪称精锐」
「而这二十万中,辽东的关宁军面临建奴,岂能轻动?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的边军要直面正欲西去的虎墩兔汗,也不能轻动」
「也就是宣大、山西两镇的人马,再加上其它边军的少量人马了,更何况东边还有东江镇的叛军」
「而我等义军,除了我小强旅,尚有三十余部,每一部至少精骑,加起来就是一两万骑兵,岂是容易相与的?」
「你等已经将主力放到我部这里了,可想而知另外的义军已经肆虐到什么程度了」
他见方光琛沉默不语,便继续说道:「大凡王朝,岂有屹立三百年不倒的?大明,也该到日子了......」
此语一出,方光琛也是悚然一惊。
他在心里盘算良久,终于默认了他的说法。
「难道就没有挽救之策了?」
「有」,龙小石说道,「首先说明,我不能掠人之美,这不是我的见识,这是我部大当家说的」
「哦?」
「大当家曾经说过,‘但凡某一王朝的末世,无不有天灾人祸,多半是天气越来越干,越来越冷,北方的胡人在其地方待不住了,中原王朝的北方也必定大起旱灾和霜冻,让耕作受阻“
「于是,民变和胡人入侵就成为常态,从那时起,末世就要来了,也就意味着要改朝换代了,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是也」
「大当家也说过,若是原东江镇总兵毛文龙未死,而前大太监魏忠贤也未死,或许大明还能绵年国祚,眼下却......」
方光琛问道:「这是为何?那毛文龙骄悍跋扈,虽然袁崇焕杀之有违法度,但也在情理之中,若说杀袁崇焕是自毁长城我认为还有些道理,杀毛文龙又有何相干?」
「还有,那大太监魏忠贤乃一代权女干,今上除之,此后朝廷才为之一清.......」
「哈哈哈」,龙小石不禁大笑起来,「亏你寻常还自比管仲、孔明,就这见识?」
方光琛有些羞赧,又有些不服气,反问道:「我倒想听听这究竟是为何!」
「也罢」,龙小石继续说道,「先不说毛文龙一死,东江镇便四,大不如前,以前毛文龙在的时候,建奴可有毫不顾忌西进入关相寇?」
「毛文龙在的时候,可以兵锋
直指辽阳、沈阳,现在的东江镇能做到吗?」
「还有,魏忠贤在的时候,面对建奴虽然依旧处于劣势,但依旧能稳守锦州以西一带,眼下呢?呵呵」
「大当家曾经说过,大明,毁就毁在这些号称众正盈朝的东林党徒,彼等看起来正大光明、高风亮节,实则顽固迂腐,一个个实为真正的伪君子,彼等没有谋国之略,也无庶务之能」
「只晓党同伐异,勾心斗角,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原来有魏忠贤这样的人掣肘,无论征集粮饷,还是调集兵马,虽然也有些困难,终究能够顺利完成,眼下呢,呵呵」
方光琛这时再没有刚才的羞赧之情了,他平复了下来,「这真是你们的大当家说的?」
「这还有假?」
也改成沉吟半晌,最后说道:「小石,或许你说的是对的,但眼下我父是宁前兵备道,若是我投靠了流贼,势必牵连他,你先放我回去吧,放心,我会静观其变的」
龙小石点点头,「也罢」
.......
龙十三的大营设置在安邑县城以北,陈新甲、高起潜带着大军过来后,立即在大营正北、正东、正西扎下了三座营盘,分别由邓?部、祖大弼部、刘良佐部入驻,加上安邑县城,团团将小强旅围了起来。
不过,对于龙十三来说,在解州还有马守应的部队,在平陆县还有他的第三旅,在水头堡还有贺金龙的第二旅,就好像下围棋一样,对于陈新甲来说,他虽然人多势众,但面对这样的情况,显然不能算的是「大局已定」。
而在前不久,由于白安、祖宽败绩,洪承畴部无功而返,实际上已经是「大局变危」。
这就是四十岁的陈新甲得到洪承畴、白安二部的消息后的心思。
不过大军实际上的最高统领,大太监高起潜却不这么想。
他还劝慰陈新甲,「洪部只是略有损失,而贼军在击败白安部后必定元气大伤,也很难从外围威胁我军了」
他的潜台词是:「洪承畴已经因剿贼不力而被降为延绥巡抚了,眼下若是你有所作为,极有可能取代他的地位」
于是,陈新甲便重新振奋起来。
这一刹,陈新甲想到的不是如何击败贼军,而是如何与洪承畴争权夺利,或者是自己这个「举人」如何压倒科班出身的「进士」,从而为广大举子正名。
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个任务:第二次反围剿(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