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亲国戚、大太监,也是多了一个门路,对了,在祁县与太谷县之间有一个堡子,叫东管堡,原本是一个千户所,后来由于深处内地,军堡逐渐变成了商堡」
(东管堡,后世祁县东观镇)
「都说汾州范家最大,不过祁县也有一家颇有名气,此人叫翟堂,祖上原本是东管堡的百户,后来前往张家口经商,到了翟堂这一代已经是祁县最大的商户了,在汾州也仅次于范永斗」
「后来,翟家子弟有考上武举的,便承袭了东管堡千户一职,实际上该千户所只有一两百歪歪倒倒的兵丁,倒是一个热闹的商堡」
「其东边的绵山曾是介子推隐居之所,寺庙道观众多,以前游人如织,其中不乏达官贵人,由于东管堡正好位于进山的必经之处,于是这里的茶楼酒肆异常兴盛」
「还有,绵山大量出产柞木、榆木,是制作上等枪杆、开元弓、上等家私的优质材料,与交口堡、灵石县一样,东管堡承接了山西镇、大同镇两镇一等枪杆、弓身的制作,当然了,这其中自然与镇守太监大有勾连」
「据说上好的枪杆一杆要一两半银子,实际银子也有赚头,这多出来的自然被大小官员分润了」
「还有,此地榆树除了制作家具,还是当地人榨油的原料,其树皮又能造纸、编制绳索」
「其三,绵山药材极为丰富,这才是汾州范家、翟家起家的产业,眼下虽然都热衷于边境贸易,但翟家依旧是山西最大的药材商行」.
「其四,山西的群山都有牧马的便利,这绵山也不例外,当然了,这里出产的都是驮马、耕马,这里又成了汾州最大的马骡市镇」
「职部????掳胩欤?档木褪钦饴砺獯笫校?诙?鼙ざ?坑幸淮Υ笮吐砺馐谐。?寰??呈弊匀唤?锩娴纳?诙即?吡耍?谑牵?抢锞涂樟讼吕矗?巯履峭蛴嗲嘧衬懈揪桶仓迷谀抢铩
龙十三点点头,「既然这里是进入绵山的要冲,可那就有道路可通沁州了......」
「是的,从东管堡出发,径直往东南,山中就是隆舟峪巡检司,有驿道直通沁州、武乡县以及辽州的榆社县......」
「辽州?」
龙十三顿时有些明了了。
「按照之前的情报,驻扎在辽州的是京营副将猛如虎,如果官军故意将义军老营摆在东管堡,吸引我等前去营救,届时,西面汾州的许鼎臣部、祁县的王朴,介休县的曹文诏肯定会出动将我等围住」
「然后猛如虎再率军从隆舟峪谷道杀出,确实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再过几日秋收就要结束了,依着他的想法,等秋收完毕后,他就会率领大军南下的,在此之前不想再节外生枝了,不过东管堡可是有上万对青壮男妇!
上次在汾州以北的堡城寺也就解救了三千户青壮男妇,如果自己今后能找
到一处能安安稳稳屯田的地方,这些青壮男妇就是上好的屯田人选啊。
一万对,能种多少田地!
所谓青壮男妇,指的是义军裹挟人口后,将其中的以上、三十岁以下的男丁纳入军营,但三十岁以上岁以下者还有不少,彼等作战不行,但种地都是一把好手。
但如果不是陷阱,而是官军还没来得及转运,那自己就追悔莫及了。
上次自己远赴汾州解救一批老营人员后,小强旅的大名在义军中已经是声名鹊起了,虽然没有正式宣布,但大多数义军早已经将他龙十三与王自用、高迎祥、张孟存并称为四大头领了。
何况,自从解救老营后,自己在灵石县、霍州的招兵买马也很顺畅——就算开仓放粮了,但跟着一个不舍弃任何老弱的流贼队伍还是要比置之不理的流贼队伍要好得多。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一点,还是分辨的很清楚的。
若是再次将东管堡的老营全部解救出来,那自己在义军众的声望将上一个新的台阶,今后若真的河南,在其他头领面前也是有头有脸的。
龙十三记得,在山西的三十六家去了河南之后变成了十三家,其它家都去哪里了?
除了一部分被官军剿灭,大部分还是被其它义军吞并了。
自己有了这些名气,收容溃散的义军余部,吞并其它营头岂不是事半功倍?
「干了!」
龙十三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
「抽调一千四百骑,两长枪兵火铳兵炮兵,这一次,贺金龙、白文选跟着去吧,霍州由李信、武大定驻守,灵石县由袁宗第驻守,三日后在灵石县城集结,准干粮,第四日一早出发!」
第七十一章 第14个任务:再救老营(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