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章 加里波利战役[2/2页]

铁十字烈火 北方雄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消息传到伊斯坦布尔皇宫后,造成了不小的混乱。土耳其人深感战争无望,毕竟他们正处四线作战(巴尔干、高加索、阿拉伯、达达尼尔海峡)。
      幸亏德国派来的军事顾问临阵不乱,依托复杂的地形,建立起较为强悍的防线,这才给了土耳其一剂强心针。
      可协约国依旧源源不断往此增兵,乃至派了22个师都尚未停止。
      而对面的土耳其仅10多个师。除非他们的防线在天上,否则英国人迟早都会踏过防线。
      在形成优势后,协约国发起总攻。
      法军在尽可能在牵制土军主力的同时,伺机寻找扩大战果的机会。
      英军向北推进,而目标正是恰纳卡莱。
      澳新军团尝试向东推进,企图与英军建立联系,并配合他们的行动。
      进攻很顺利,路上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
      这是因为德国的军事顾问通过情报得知协约国庞大的军队,于是令军队集体撤往恰纳卡莱,在确保海峡的同时,尝试集中优势兵力并建立牢固的防线。
      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成功震慑住了英军,让他们的行动变得迟疑。
      3月14日,在得知加里波利顺利的战事后,英国议会又征调不少殖民地军队前往那里。
      英军指挥官得到后方的肯定后,加足马力继续进攻。
      3月18日,在经过昼夜不断的进攻,土耳其军队终于扛不住压力,放弃了恰纳卡莱,连夜撤出加里波利半岛。
      达达尼尔海峡的控制权完全为协约国所有,他们的舰队也趁机驶入马尔马拉海。
      英国人尝到了登陆作战的甜头,他们一定会再发动一次这样的进攻。
      而下一次的目标,无疑是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高层得知战事不利后一阵惶恐。最高掌权人恩维尔向德奥请求支援,但此刻同盟国所有成员都深陷战争的泥沼中,根本没有心思去帮助他。
      德国仅派来了几个临时征召师;奥匈只把他们制作的先进装备让给他们一部分。
      至于保加利亚,它能够抗住巴尔干战线的压力就不错了,希望它给支援简直是在做白日梦。
      身处困境的土耳其不得不放弃他们对苏伊士运河的追求,开始由攻转守。
      多余出来的部队全部投入到加利西亚战役中,以保卫首都。
      同时,他们抽调了20万支高加索部队,同样投入到马尔马拉海沿岸。
      英国议会没有给土耳其休息的机会,马上命令殖民地军队联合埃及军队对阿拉伯半岛发起攻势。
      他们希望俄国的高加索方面军发起进攻,牵制住回援的部队。
      沙皇尼古拉二世得知即将打通贸易航道后,非常激动。不顾西线的不利,反而往高加索增兵,并开始反攻。
      这对库斯特是极其不利的。俄国人居高临下,想要反攻不用费多大力气。
      在加里波利战役进行的同时,库斯特也一直尝试从高加索两翼深入俄国,毕竟那里较为平缓。
      可他也忽略了大高加索山这一战略要地,仅在这一带部署了填线师。
      再加上土耳其抽调了不少部队,让这一带的防御更加空虚。
      但俗话说得好:“包抄者亦被包抄。”
      俄国人在推进的时候,他的两翼也必然会暴露出来,从而增加了被包围的风险。
      接下来,高加索战役将会进入反攻阶段。最终谁能取胜,那就得看两军的指挥官水平如何了。

第四十章 加里波利战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