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长安四月,芳菲已尽。
      山寺桃花,花开渐半。
      而显德殿上很压抑,校检民部尚书戴胄正向李世民奏报各地义仓的初步规划。
      天灾将至,所有规划好的应对措施,不管是眼前的,还是长远的,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民部压力很大。
      好不容易熬到日上中天,李世民命人传食盒,安排众臣在侧殿用餐。
      大臣们面面相觑,知道下午必定还有大事要商议。
      安静有序的进餐之后,朝会继续。
      “自武德五年开始,我大唐科举至今已历时七年。”
      李世民朗声说道:“如今春闱刚刚结束不久,各位不仿就在殿上商讨一下大唐科举的得失利弊吧。”
      顿了顿后他对杜如晦道:“克明,你掌管吏部,你先来说。”
      “是。”
      杜如晦走出班列,拱手道:“听陛下问及科举一事,臣突然想到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有感而发,正好说与陛下听听。”
      “好,只管说来。”李世民缓缓点头。
      杜如晦咳了几声,道:“那天朝会结束臣打道回府,半道被人拦在马前。
      一问之下,原来是个落榜的考生,他献上自己的文章,请求臣代为一观。”
      “哦?”李世民笑问:“看了吗?文章如何?”
      “不错,思路清晰,论点明确,有条有理,可见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杜如晦回道。
      “那倒是个可造之材。”
      李世民问道:“莫不是你想把他推荐给朕?”
      “并非如此。”杜如晦不慌不忙的道:“臣斥责了他一顿,然后让人撵走了。”
      “这是为何?”李世民一时有点好奇。
      杜如晦深深一揖道:“陛下,根据律法,经五品以上的官员推荐,可免除初考,直接获得科举名额。
      因此很多考生,尤其是落榜的考生,都会留在长安,拜谒高官,寻求他们的推荐。”
      “原来如此。”李世民缓缓点头。
      这倒是和罗太岁的第五点不谋而合。
      关键是,这孩子随口一说,就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左膀右臂说道一块去,这就不简单了。
      接着杜如晦又道:“臣听闻这些考生会争相拜谒某五品以上的官员,奉上金钱要求接见,进而呈上自己的文章望得好评,名为‘求知己。
      若官员不阅不评,则再投,谓‘温卷。
      甚至温卷亦不得品评,更会当路止截,要求接见……”
      说到这里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如此卑躬屈膝,尽显一些读书人为求中举,舍弃尊严,鲜廉寡耻!
      这种人,臣又怎么会推荐给陛下?”
      “嗯……”李世民点头赞同,“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其中立德最难。
      有克明掌管吏部,朕何愁吏治不清?”
      “陛下过奖!”
      杜如晦又深深一揖,奏道:“因此臣以为,既立科举,就应该遵循科举制度,严格执行。
      而举荐变数太多,利于徇私舞弊,应当废除。”
      “克明此言……”
      李世民正想对他的谏言给予肯定,不料却被打断。
      “陛下!”
      司空裴寂奏道:“太上皇允许五品以上官员推

15、鲜廉寡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