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八十二章给扭约一点小小的震撼[2/2页]

这个明星疑是精神病 雨夜落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这些人,都和阿姆斯特朗家有关系,或者和那座城市有关系,就非常奇怪。
      随着调查,有人说在当晚看到了一个男人从劫犯的门口路过,但是并没有看得很清楚。
      于是车上就开始传言说其中一个男人就是凶手。
      而波洛曾经看到过这个男人在上车前和一个女乘客关系密切,但是现在却装作不认识。
      于是波洛继续调查了下去。
      然后这个男人摊牌了,自己只是不想在离婚前传出绯闻,免得被净身出户而已。
      然后,又有乘客给了波洛新消息。
      说是看到一个便装男人进过劫犯的房间。
      但是奇怪的是,案发现场发现了一枚列车员制服上才有的纽扣。
      一个个的消息,加上案发现场的那些证物,让莫琳看的脑子不够用了。
      到底是谁?
      如果说这些东西写得很混乱,那么真的是信息太多,会让人头疼。
      但是这些信息写的非常有条理,根本不会让人理不清。
      但问题是,理清楚后,更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了。
      因为已经写明了,凶手必然在车上,所有证据和线索都摆在这儿,怎么就分析不出凶手是谁呢?
      侦探推理最大的乐趣,那就是和侦探比谁先找到凶手。
      很多读者都在尝试。
      没怎么看过侦探的莫琳也已经下意识的开始和波洛比谁先搞清楚答案了。
      比如那块写了H字样的手绢,到底是谁的?
      比如列车员制服才有的扣子掉落在现场,但是为什么列车员自己的衣服扣子是完整的?
      为什么目击者又说看到的是穿便装的男人进入了劫犯的房间?
      这些问题非常多,每一个都让人脑子转不过来。
      更诡异的是,波洛偷偷进入女仆的房间,发现了一件缺少一枚纽扣的列车员制服。
      看到这里,莫琳已经不知道这些证据到底能证明什么了。
      然而,书中的波洛,已经想清楚了这是怎么回事。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都知道一个令人厌恶的杀人凶手被谋杀了,怎么被杀的?
      有一个简单的结论,有证据证明凶手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哈波特太太捡到了一颗列车员制服上的纽扣,施密特小姐发现了一套列车员的制服,尺寸显然不是皮埃尔的,里面有一套备用的钥匙上面,还掉了一颗纽扣,哈勃特太太又找到了这把血迹斑斑的凶器,康斯坦丁医生确信这就是谋杀者用的凶器。
      事实很清楚,凶手化妆成列车员从菲尔格来德车站上车,用这把钥匙轻松进入了拉切特的房间,把他捅死了,由于火车被大雪封住,他丢掉了凶器和制服悄悄的溜走了,那么他是谁?我有点同意弗斯卡莱利先生的意见,他认为是黑手党把他杀死的,这种黑手党内部的仇杀我相信本地警方会查的水落石出的!可是这就完啦?
      不不不!还没有完,我刚才说过这是个简单的结论,接下来,还有一个,更为复杂的……】
      以上的答案,也是莫琳得出的答案。
      但是波洛接下来说的话,颠覆了莫琳的三观,莫琳以前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看完接下来的内容,莫琳感觉自己是个大傻子。
      带H字样的手绢其实是法卤鸡国籍的旧毛熊国公主的,因为俄国手写文字中,N看上去和其他国家字母H是一样的,而N正是她名字的首字母。
      说自己不认识阿姆斯特朗家的匈国外交官夫妇,其实压根就是阿姆斯特朗家的亲戚。
      而阿姆斯特朗家因为内疚而自杀的女仆其实是列车员的女儿。
      女教师曾经是阿姆斯特朗家小姐的私人教师……
      在场每一个人,都和阿姆斯特朗家被撕票的小姐有密切的关系。
      而人数正好是十二人,(其实是十三,但匈国外交官夫妇算同一个人),这个数字刚好是陪审团的人数。
      当初劫犯撕票了阿姆斯特朗家的小姐,然后却贿赂了法官逃之夭夭。
      因为公堂没有能够声张正义。
      所以这十二个人,被聚集在一起,就是为了执行正义。
      这十二个人,每人捅了劫犯一刀,但都不是致命伤。
      所以,他身上才有十二道伤口。
      而因为每个人都捅了一刀,所以谁都不知道究竟是谁那一刀带走了劫犯的生命。
      所以,十二个人都不用带着负罪感度过下半生。
      波洛把所有的证据分析了一遍,一条一条印证在每个人身上,并且仅仅凭借自己观察得来的信息以及在车上发现的信息,就确定了这十二个人曾经的身份或者真实身份。
      每说出一个人的身份,十二个人都只有愕然和感叹。
      而读者已经傻了。
      他们自己跑去查那些东西还有往回翻看前文,想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结果还真就是这样,涉及的知识面太广,以至于摆在书中,读者都分析不出来真相,只有波洛知道。
      最终,波洛道破了一切,说出了这个更复杂的真相。
      这时候,其中一人拿起匕首,想要把波洛永远留在列车上。
      却被所有人阻拦。
      他们不是杀人犯,而是为了声张正义,波洛并不是该死之人,所以哪怕是自己十二个人去坐牢,也不能对波洛出手。
      当列车到达下一个站台时,警方到来。
      十二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去坐牢了。
      然而,波洛把掉了一颗纽扣的制服和凶器交给了警方。
      “凶手杀人后留下了这些就逃掉了。”
      “希望警方能够抓到凶手。”
      波洛并没有对外说出第二个真相,而是说出了第一个。
      韩舟版本的《东方列车谋杀案》不只是用了原著,还借用了其他书籍以及历史人物的经历,进行了改编。
      另外也加入了74版电影10版电影的一些元素。
      当然了,大体故事和绝大部分内容还是保持了原文。
      当看完故事时,所有人都头皮发麻。
      这种两个真相的故事,对于前世地球的观众来说,并不奇怪,比如《少年派》也是用了这种手法。
      但是《少年派》的诞生,本身就和《东方快车谋杀案》有关系。
      而这个世界的读者,看到结局,已经傻了。
      侦探,还能这么写?
      很多人选择了去回看,然后痛斥自己的粗心大意。
      对于不看侦探的人来说,这种感觉还可以化为对作者笔力的佩服,以及新鲜感。
      人对于看侦探的人来说,就感觉智商被碾压了。
      这种感觉,前世韩舟自己也经历过。
      比如有一回韩舟看《禁闭岛》,精神病主角一本正经的去查案时,跑去死者小姐的房间里,提着一双四十三码男人的皮鞋说那是死者小姐穿的鞋子。
      那时候就该意识到主角是个精神病的。
      但是,很多人看的时候比较粗心,压根没动脑子,包括韩舟,所以压根没发现,等知道真相后看第二遍,才恍然大悟,自己从头到尾都没动过脑子,本来早就该发现的。
      而看侦探几乎每一页都处于这种状态。
      知道真相后,重看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第一遍看的时候是个傻叉。
      第二遍再看,就看到了无数细节。
      然后更加感慨作者实在是太牛叉了。
      现在,全球很多侦探迷都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莫琳看完时,已经是深夜,甚至厨房都没有开灯。
      她下意识的借用炉火的灯光看完了书,现在才意识到,自己居然什么事情都没干,从早上看书看到深夜!
      甚至忘了午饭和晚饭!!!
      肚子此时饿起来了,莫琳才拿出来微波炉食物加热。
      等待食物时,莫琳又拿起了《东方快车谋杀案》从新看了一遍。
      每一页,都能看到第一遍时自己错过的遗失的细节。
      然后深吸一口气:“我的智商可能并没有一百四,其实只有一百二?”
      “完了,一百二也悬了,大概只有一百吧?”
      “一百?八十,不能再多了。”
      “糟糕,我可能长了个狗脑子……”
      莫琳再次回过神时,天已经亮了。
      微波炉食物在热了之后,早已经在微波炉又冷了。
      莫琳闭上了眼睛,在这个世界之中无法自拔,甚至可以说,不愿意出来。
      莫琳此时很想倾诉,很想和人说自己发现了如此牛哔的书。
      也想和看过书的人交流,看看自己还有没有遗失什么细节。
      于是莫琳拿出手机,检索《东方快车谋杀案》。
      很顺利的莫琳就看到了艾菲尼克侦探论坛。
      然后,就看到了第一条帖子。
      《韩神从东欧回来了,飞机十点整在扭约降落!》
      点进去,莫琳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叫做韩舟,是一个华人。
      他也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演员,更是一个牛哔的独立音乐人。
      不过现在他的母公司已经发展到了米国来,所以他顺手写了这本书送给书迷。
      这个人真的太好了,怎么会有对粉丝这么好的人?莫琳已经沦陷了。
      然后,莫琳就知道了,现在韩神正在拍一部电影,去非洲和东欧已经九天了,刚刚坐飞机回米国。
      天啊,韩神居然去了那么穷苦的地方,一定很累吧!
      莫琳看了看窗外的雪。
      大雪已经停了,但是积雪很厚。
      雪?就算街道上现在铺满了烧的通红的火炭,也不能阻挡莫琳去朝拜韩神!
      别说火炭,哪怕天上下斧头,都不可以!
      扭约这边的记者,得知大影帝迈克尔·科波拉今天跟随剧组将会在扭约降落,所以早早的开着新闻车到了机场。
      到了机场。
      记者傻了。
      无数人举着牌子,站在雪地中。
      每一个人都热情洋溢,甚至可以说是疯狂。
      “韩神!!!”
      “波洛!!!陈!”
      “包噶得!”
      在记者惊讶的目光中,一对铲雪车到了现场,开始铲雪。
      有个记者:“兄弟,我这边的道路不铲雪吗?”
      铲雪车司机:“???为什么要给你铲雪?”
      记者:“该死,?檬鞘姓?穆穑课乙?端吣悖
      司机:“神经病……”
      很快,记者就发现,特么被铲开雪的道路,铺上了红毯。
      这他妈是闹哪样?
      那些举着牌子的人,如同朝圣者一样,越是接近十点整,越是虔诚。
      就是这些人怎么都顶着黑眼圈?
      现场,有韩舟的国内粉丝留学生也来接机。
      看着人群,由衷感叹:“看来米国佬也不是没有正常人,喜欢韩舟,孺子可教也。”
      同伴:“喜欢韩舟……才不正常吧?”
      感叹的人:“此言差矣,在国内,喜欢韩舟的都不正常,但是这儿是米国,每个人都不正常,喜欢韩舟,就显得正常很多了。”
      “有道理。”
      他指着一个牌子:“你看这牌子上写的,‘呼啸的精灵指的是最后的莫西干人吧?‘韩神可能是书迷对他的称呼?‘什么样的病态脑子才能写出《东方快车谋杀案》哎呀,米国的韩舟粉丝也发现了啊。”
      “话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我也看了,韩神的英文写作居然有这个水准,他中文怎么没见写作呢?”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盗墓笔记》都是韩舟写的,只是在国内,他取了笔名叫做金古梁黄,但是在米国,直接写在百科上,用的原名。”
      “还有这事儿?等一下,那岂不是……我靠,居然还隐瞒咱们国内书迷,米国书迷比我们先知道真相?”
      “谁知道呢,可能是因为版权问题吧,所以直接简单认证了。”
      “等一下,精灵,韩神,有病,嗯,米国人也发现韩舟精神病的本质了?”
      剧组出现时,迈克尔都吓了一跳。
      大雪天刚过,这么多人接机?
      再一看,不是接自己的,他们是来接韩导的?
      当韩舟出现时,现场疯狂了,欢呼声和尖叫声,就像是摇滚天团表演的十万人体育馆现场一样。
      韩舟也没想到这么多人来接机。
      达尔夫走在最前面:“韩神,我们是来接您的。”
      韩舟淡笑:“哦,谢谢。”
      达尔夫:“现场来了五万多人,很多人没办法到路边来,都在外围。”
      韩舟:“哦,这样啊。”
      达尔夫感叹,不愧是韩神,这种场面,居然一点都不激动。
      达尔夫:“《东方快车谋杀案》九天卖出去八十五万本,每本能给您分六美刀,一共,五百一十万美刀,税后三百六十万美刀。”
      韩舟眼睛一亮,哈哈大笑:“干得不错我亲爱的达尔夫!”
      “九天就卖了八十五万本,一年不得卖他三百万本?!”
      “不愧是全美知名的大出版商,厉害。”
      “我停工半天,找个地方庆祝一下!!!”
      达尔夫心生感慨:韩神就是韩神,听说有八十多万书友支持后,这么激动,却不流于接机这种形式主义。
      不愧是我的偶像!
      而扭约的媒体,疯狂的按动相机,摄影机也是疯狂往前挤。
      这么多人来给这个人接机,管他是谁,先拍下来,肯定能上头条!!!
      这个人是谁啊,怎么粉丝比摇滚天王杰克·普雷利斯的粉丝还狂热?!
      也有人脑子好用,直接拉着韩舟的粉丝采访。
      韩舟的粉丝:“他是谁?他是噶得。”
      记者:“???!!!”
      “是我们平时熟悉那个God吗?”
      粉丝:“比那个God还god!”
      ————
      求月票,想要用一章写清楚《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不现实的,大概提了一下,有兴趣的自己去看吧。
      因为要描写大概案情,这章八千多字了,写的头晕目眩,明天要去拔牙,希望不影响明天码字吧。
      愚人节快乐,各位。
      (本章完)
      :。手机版网址:

第一百八十二章给扭约一点小小的震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