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3章:刘秀觉得你的挂太小了,赠予了你大陨石术[2/2页]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殆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全翼固守在府衙之中,撑了一天一夜。
      袁深还有些战战兢兢的,生怕拖延了时间,被聂羌杀了过来,有些怂。
      但转念一想,他还是硬撑了下来。
      代家主的位置都拿了下来,只要稍微经营一番,他也是不输于陈伏甲的天下名士。
      凭什么不努力?
      于是也开始发动有限的资源,聚集汝南之中的各个世家豪族。
      一位老者缓缓开口,眉宇间充满了忧色:
      “汉帝虽然拿下了汝南,但仍旧处于十面埋伏之中。”
      “蒲前部大军未有折损,北伐的汉军,依然在前线不得寸进。”
      另一位家主接过话来,声音带着一丝焦虑:
      “后续还有蒲前光与聂羌所部。”
      一位年轻的家主补充着,显然对未来的局势,感到不安。
      “两路追兵,若是攻城,汝南城又如何能守住??”
      所有人都是无比凝重,思考再三,仍是对汉军驻防汝南,缺乏信心。
      面对这些问题,场内的气氛变得沉重起来。
      他们不是不想投汉,但得为后续做一个更为妥当的谋划。
      袁深说的,他们都懂。
      他们也听袁深说了,汉帝是如何凭着一己之力,守住西平县的。
      乃至于这次奇袭汝南,他们也很是认可。
      汉帝确实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战略眼光,无论是用兵用计,都是天下顶尖。
      但从西平县离去,就足以说明,这支归义军实际上在守城方面,做不了太多,大多都是靠着汉帝的个人勇武。
      虽说汉帝在汝南之中的战绩,足够震撼人心,但细细一数,全都是奇袭。
      乃至于在奇袭汝南之前,也全是一路逃窜,无比被动。
      什么泥驴渡帝王,三渡汝水。
      说得好听,实际上不都是跑路吗?
      至今为止,蒲前部根本没有大规模兵马损失。
      而聂羌大败十万普六茹部兵马,却是硬的不能再硬的战绩。
      更何况,蒲前部占据着大量兵马优势。
      归义军那点人,守汝南真不够看。
      不过也不是说,这些家主不看好归义军。
      而是他们觉得,归义军在打下汝南,取用粮秣物资,以及一些保暖衣物等必需品之后,很可能会像在西平县时一样,弃城而走。
      如果这时候给大汉提供支援,很可能被后续再度夺回汝南的东胡人给清算。
      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持中立,谁赢了自己都不亏。
      袁深见实在说不通,自己寸功为立,着实难受,不由得猛地一拍桌,怒道:
      “你们会后悔的!”
      一个颇有威望的家主站了出来,道:
      “够了,你只是袁氏的代家主。”
      席间一阵紧张的气氛。
      忽而,院外传来大吼声,而后门板应声而倒:
      “开门,讲论语的!”
      ——
      聂羌率部追到确山去了,另一边的蒲前光,则相较于聂羌,机动力没那么强。
      而他所部大军之中,辎重物资也较多,还有些攻城器械,着实不能追赶的太急。
      蒲前光在听到聂羌派人送给自己的消息后,稍微迟疑了一阵,并没有急着赶往确山。
      虽说他也觉得,汉帝很可能带着归义军,从确山跑了。
      这是三渡汝水之后,好不容易换取的一线生机。
      但他总觉得,汉帝不会那么简单。
      尤其是在经历过,驻扎有五万大军的军营,被五十人踹营之后。
      蒲前光更是觉得,汉帝无论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
      败了这么多次,他觉得想要预料到汉帝的行为,不算太难。
      往夸张了,往离谱了想就行。
      哪怕再离谱,只要有一点点可能,也是合理的。
      那么在十面埋伏,大军追击之下,怎样的行为,才算足够夸张,足够离谱呢?
      是带着兵马,在重重包围追击之下,逃出生天?
      还是出其不意,倒戈一击?
      蒲前光更相信,汉帝会选择后者。
      那么如何才够出其不意?
      蒲前光敏锐的发现了汝南。
      汝南作为郡治,且是全翼驻扎的重城。
      其中防御,乃至于将士们的戒备,相较于汝水以北完完全全的十面埋伏,要浅的多。
      是个破绽。
      虽然即使是破绽,也不是那么容易破的,但他们的敌人,是那个百战百胜,从未有过败绩的刘雉儿。
      所以蒲前光选择,带着大军赶往汝南。
      如果汉帝真的去了确山,以聂羌的能耐和其麾下精锐,也足够擒龙了。
      他这个后续赶到的,至多分到一些汤汤水水,甚至都不足以掩盖连连败绩。
      去汝南则不同。
      纵然不能堵到归义军和汉帝,也不至于有什么过错。
      而在去往汝南的途中,蒲前光遇到了暴风雪。
      这样的天气之中,不适合行军。
      简直天助东胡,以风雪封路,让滑如泥鳅的归义军,无法再东逃西窜。
      可蒲前光再三思索,忽然觉得,这样的天气,不适合行军,所以很适合奇袭。
      甚至于,在这样的局势,这样的天气下,汝南的守军,乃至于全翼本人,都不会过多警觉。
      要出大事啊!!
      “不行,必须得急行军赶上一阵了!”
      就在蒲前光将要下令之际,前方有斥候匆忙来报:
      “将军!前面有我军将士!”
      “什么!?”
      这真是晴天霹雳,一直猜测着归义军动向的蒲前光,快速打马,往前而去。
      却见正好有一支无比狼狈的败军,正朝这边退来。
      他们阵型混乱,如惊恐的鸟般争相逃窜,身无甲胄,只有薄衣。
      谁都不知道,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将军,将军!!!”
      一个溃卒看见了蒲前光所部大军,疯狂哭喊着。
      可周围的哭喊声,将他的呼喊完全掩盖,连他自己也听不清楚。
      他们正是汝南城的守军,在扒下甲胄之后,放出了城外。
      但天气寒冷,遍地雪白,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何处能够落脚。
      只能沿着记忆中的大路,胡乱奔逃。
      能碰巧之中,和蒲前光的大军汇合,都已是无比意外。
      蒲前光亲自上前,捂着溃卒的手,为其暖着身子,问明白了缘由。
      自己料敌先机,猜到了归义军的动向,竟然还是慢了一步。
      硬生生让那刘雉儿,在雪夜之中,夺取了汝南。
      不仅获得了补给、甲胄、保暖衣物,甚至还有了各种大型守城器械,可以依托汝南城的高大城墙固守。
      就连发起十面埋伏之计的全翼,也黯然身死。
      甚至还极为不当人的,将降卒全都放了。
      “那刘雉儿真是不当人子啊!”
      蒲前光恶狠狠的骂了一句。
      这和他放过了敬道荣的三千将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敬道荣的三千部曲,给西平县的存粮带来了极大压力,逼得归义军不得不放弃西平县。
      这些来自汝南的溃军,虽然不会给他所部的大军,造成粮秣压力,但会影响军心。
      他可不会发勋章,压根没什么鼓舞士卒的手段。
      只能硬生生安抚,这个安抚的过程会很长,溃卒肯定会影响全军士气。
      这必然会让他之后的攻势受阻。
      没有甲胄的士卒,完全就是累赘。
      甚至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硬生生接着。
      不然在这天寒地冻之中,这些溃卒只能等死。
      他哪里背得起这种骂名?
      至于刘雉儿将溃卒们放出城,是不是不顾其死活,有违仁义?
      刘恪表示,这没毛病啊,将降卒给放了,让他们回去找故主,难道不算是仁义之举?
      甲胄沉重,妨碍跑路,给他们直接卸下,难道还不够贴心?
      蒲前光一边安抚着败卒,一边下令放缓行军速度。
      现在知道汝南城已失,他也不急着行军了,这种天气下急行军,就是找罪受。
      真搞不懂,那刘雉儿到底凭什么能急行军后,还奇袭汝南成功的,就离谱。
      而且这也是给了刘雉儿带着归义军跑路的时间。
      只要你跑了,我重新率军夺回汝南,也是大功一件。
      至于追击,就还是让聂羌去追吧,他真累了。
      三渡赤水他追着渡了两次,就快维持不住军纪了,追击也不是个好活儿!
      而如果刘雉儿选择带着归义军硬守.
      “这次可不一样了。”
      蒲前光双眼微米,西平县城墙下失去的,他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如果刘雉儿真当着归义军硬守汝南城,这次铁定没他好果子吃!
      因为他现在,可不仅仅是带着大军,更有石周曷部、乞颜部的支援!
      “去告诉乞颜雍,等到我军在汝南城下安营扎寨,就可以着手组装那些新式霹雳车了。”
      几天之后,蒲前光就带着大军,在汝南城下落了脚。
      由于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蒲前光也没急着攻城,而是派出一员名唤阿里术的勇将,去城门前叫阵。
      “你!出来呀!”
      “城关上的鼠辈,给爷滚下来!”
      “听说那刘雉儿的棋盘不错,敢下来与小爷我大战三百回合!”
      “有能耐就驾着驴车出来,与我一战!!”
      城头上的归义军倒是还好。
      东胡将士们个个听得浑身一颤。
      敢这么叫嚣,也就是阿里术这种脑容量不大的猛男了吧?
      得亏是阿里术次次都是单骑叫阵,东胡将士们也乐得轻松自在。
      不仅能体现阿里术的勇武与嚣张,更能进一步,激怒城头上的归义军。
      自己的小命也能保住。
      不然城头上突然落下一个留客桩,他们就得跟阿里术一起凉凉咯。
      “这阿里术武艺平平,便是末将也能将之斩于马下啊!!”
      城头上的臧礼倒是听得恼火,他认识阿里术,阿里术武艺稀疏平常。
      即使是不以武艺见长的他,也能斗个上百回合。
      “臧将军冷静些,东胡人就是想以言语相激,诱使我军出城。”
      种轩急忙上前拦下。
      “我知道。”
      臧礼也是停止了动作,他当然知道这是诱他们出城,不过是做做姿态,表明自己的忠心罢了。
      和皇帝跑了一路,他直接从大汉忠良跃升成死忠!
      就算哪天败了,他不得不重新当起流寇,也一定要打出汉旗!
      刘恪远望城外的一片肃然,看着叫阵的阿里术,也是道:
      “蒲前光兵马众多,我军兵马短缺,能守满城头已是有些吃紧,贸然出击,只会反受其困。”
      “纵然要出兵,也得等着援军。”
      正面打,确实是打不过蒲前光所部,这一点毋庸置疑。
      “援军?”
      臧礼一时间摸不着头脑,闷声问道。
      “巴尼汉所部,就是我们的援军!”
      “啊?”
      这次连种轩也没反应过来。
      听皇帝提及,才发现,按照敬道荣所说,理论上岳少谦除了敬道荣之外,还派出了巴尼汉这一路援军。
      只是现在他们都拿下汝南城了,巴尼汉所部还没有半点音信,难道不是说明,没能突破蒲前部的封锁吗?
      种轩心里固然清楚,巴尼汉和他一样,都是少年英杰,因为其南越土著的出身,尤其擅长山地作战。
      麾下兵马,也大多是南越土著出身。
      但问题在于,现在下雪了。
      山林里寒凉,大雪封山,在这个气候之下,翻山越岭已经不是易事。
      翻完之后,还得面对山下栅寨之中的东胡守军。
      栅寨可不仅仅是防备归义军出逃,也能从另一面防备大汉的援军。
      十天半个月的,没有巴尼汉的消息,十有八九就是突破失败。
      岳少谦的两路支援,能来一路,就已经很不错了。
      臧礼和种轩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疑惑。
      臧礼不解问道:
      “陛下,巴将军当真能来吗?”
      如果巴尼汉能来,打蒲前光所部一个措手不及,加上他们突然杀出城中,以及先一步展开布置的敬道荣。
      确实有可能大胜一场,乃至于将蒲前光所部,直接剿灭。
      但巴尼汉真有可能赶到吗?
      不仅要面对东胡人的拦截,一路上的困难重重,就连目的地也不明了啊!
      归义军这么一通走位,在消息闭塞的情况下,只怕就算是自己人,都很难相信,此时的归义军在汝南!
      要是巴尼汉好不容易突破了封锁,结果赶到了西平
      不过刘恪并不纠结这些小事,颔首笑道:
      “那是自然。”
      他深深看了臧礼一眼,若有所指道:
      “就像相信你一样,朕相信每一个汉臣。”
      臧礼一愣,一时间感动的无以复加,忠诚嘎嘎涨。
      他一介流寇,又是降将,何德何能让皇帝如此信任有加?
      刘恪说罢,便不做言语。
      让种轩与臧礼守好城,又去看了眼吕奉父在汝南城中的讲学,便去往府衙中休息。
      他当然相信巴尼汉。
      巴尼汉是天生的特种将领,还是个人型变频空调,正适合这个局面。
      而且当时巴尼汉还小的时候,刘恪就看过,统率可以自然成长到98。
      这几乎是岳少谦之下的第一人,狄邯这些年一直统兵,只怕都有所不如。
      纵然还没成长到巅峰,也不会差到哪儿。
      敬道荣都能突破的封锁,最擅长于此的巴尼汉,没理由突不过来。
      再说了,皇帝相信自己的臣子,这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但刘恪也没打算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偶尔还是能开开小挂的。
      【姓名:刘恪】
      【年龄:24】
      【统率:80;武力:71;智略:77;理政:65】
      【正统:100】
      昭武五年的他,已经24了。
      各项能力相较于登基的时候,也有了十足的进步。
      统率这方面,已经有了80点,相较于单骑入汝南的时候,涨了3点。
      算得上二流将领。
      这也是刘恪有自信带着归义军,从西平县一通走位,三渡汝水,再奇袭汝南的原因所在。
      这个统率,加上自己的威望,以及足数的天命,统率一万出头的归义军,绰绰有余。
      武力值只因为擒拿张定国、杀了侯万醒,而涨了1点。
      其实武力这对刘恪,已经没啥太大意义了。
      天命太多,他已经有各种开各种武力挂的方法,能玩出花儿来。
      智略涨的倒是不错,刘恪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心里的算计越来越多了,确实有所成长。
      哪怕不鬼魅,也能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发挥。
      重点来了。
      【君威:2048】
      刘恪自单骑入汝南之后,大半年都没抽过天命。
      原因就在于,没有攻城略地,获取的君威数量着实不够多。
      凭着臧礼、袁深,以及后方的萧元常,可能挖掘出来的各种人才。
      再加上满怀英的【生态调查】、傅玄策【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大的政令。
      也才涨到了一千五百多一点。
      直到取下汝南城这个汝南郡的郡治之后,才算又添上了500。
      按照定向抽取,有五成概率会歪来计算,足够他抽出一个准确的定向了。
      而且刘恪这次还讲了一波玄学。
      汝南,是光武皇帝进修魔法的地方。
      虽然倒流河的碑,是他造假的。
      但他也是诚心在祭拜着。
      乃至于现在,床榻前一步,就是那方石碑。
      可谓虔诚无比。
      “系统,给我定向抽刘秀!!”
      刘恪又对着石碑拜了拜,祖宗在上,多多保佑啊!
      【叮!恭喜宿主已获得不可思议的天命,请自行查看!】
      暌违已久的系统声传来。
      刘恪慢慢睁眼,看向了天命栏。
      顿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嘴唇微微张开,心跳加速,思绪混乱,大脑仿佛一片空白。
      等他稍微缓过劲来,看了几眼石碑,然后揉了揉眼睛,又不确定地再次看向了天命栏。
      再度确定之后,整个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只得强行压下心中激动,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终于才将自己的情绪,稳定了下来。
      【天命所归】
      一发入魂。
      去医院了,所以晚了,继续日万,争取九月份每天都能日万吧
      (本章完)

第243章:刘秀觉得你的挂太小了,赠予了你大陨石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