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7章:厨子造反了[1/2页]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殆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大地开始剧烈震动,船只摇晃起来。
      海边的吕宋人,还在骂骂咧咧抱怨着。
      要不是汉帝的预警,他们也不会连续紧张了三天两夜,白白损失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没一天好好安睡过。
      自家的罗舍王,都没把汉帝的预警放在心上,做出警备。
      他们这些吃瓜群众,竟然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预警,如此紧张。
      你当你是什么神明,还能预言出有天灾降临?!
      “是啊,我还以为会有地龙翻身,想尽办法保护自己和家人,结果一场空!”
      “简直就是个玩笑!他难道不知道,这样会给我们带来多大压力吗?“
      吕宋人心中的怨气不断积聚,感到被误导。
      因为汉商的友好,大量货物对他们的帮助,他们原本在心底,是愿意相信的。
      可在预警的威胁下,度过了几天的不安和紧张,生活被打乱,日常事务被搁置。
      现在,当他们看到一切都归于平静,不满的情绪,几乎达到了顶点。
      有损双边关系。
      可浪头越来越大,渐渐有人发现了不对劲。
      望着滔天巨浪,方才还在用着词句贫乏的土话,骂骂咧咧的吕宋人,完全被突如其来的恐惧所笼罩。
      陆地上也不平静,几乎能够感受到一阵阵极为明显的地动山摇,只是不知正在哪里传动着。
      随着震动的加剧,海浪也开始变得异常汹涌。
      巨大的波浪,像怒涛般被激起,高度逐渐增加,形成了一股可怕的海啸。
      随着地面的震动和海啸的到来,人群聚集的马尼拉港,几乎陷入了混乱之中。
      在地崩的力量下,那些由木头和土坯,建成的矮小房屋,摇摇欲坠着。
      巨浪蓦然卷起,如同山峦般高耸,呼啸而至。
      海啸肆虐着整个港口,翻覆着港口旁的屋舍,将那些脆弱的房屋,一并席卷进水中。
      海水带着无情的力量,像一头咆哮的巨兽,摧毁着一切阻挡在它面前的东西。
      “上船,快上船!!”
      有汉人大声喊着,岸边的世家子弟,与部分水师将士,毫不犹豫的登到船上。
      但没几个吕宋人一同跟上。
      甚至他们都觉得,这群汉人,是不是有什么大病。
      船在人在,船沉人亡?
      海啸里可不兴登船啊!
      在陆地上,顶多是在近海的地方,有被卷入海中的风险。
      或是在地崩之中,遭遇不测。
      但怎么都比在船上,安全得多。
      在船上,四面浪涛,想跑都跑不掉啊!
      尤其是你那大汉的驴头船,看着就滑稽,还挂着个破轮子。
      你是想水陆两用吗?
      连多看船只一眼的吕宋人,都没有。
      有机警一些的,四处奔逃,寻找试图寻找安全的高地,用以避难。
      有些人奋起抵抗,努力护着自己的家人,找寻安全之地。
      还有些人沉默不语,心怀绝望和悲痛。
      但更多的人,是无力抵挡大自然浩荡的力量,惊慌失措,不知所措地奔跑。
      毫无办法,直接被卷入水中,生死不知。
      地震、海啸,让吕宋人一触即溃。
      然而,汉人却在晃悠着的船上,悠然自得。
      海啸的巨浪,如怒龙般卷来,船只在波涛中被反复冲击,不停地颠簸摇晃。
      一些吕宋渔民的船只,已经彻底沉没。
      可大汉的船队,随着海浪的涌动,似乎每一刻都有可能被吞噬,但偏偏坚定无比的,承受着巨大的风浪,就是不沉。
      船舷上的木板,咯吱作响,似乎随时都会被猛烈的冲击摧毁,但硬是不裂。
      桅杆也在风雨中飘摇,收紧的风帆都被吹开了,但愣是不断。
      何洪甚至敢于站在甲板上,冒着风浪,撒网捞鱼。
      大汉的船队,就像是水缸里的空葫芦。
      无论怎样往下按压,都不会沉入水中,顽固地漂浮在水面上。
      哪怕是要强行用力,压住葫芦,但葫芦却如同,沾了润滑剂一般,毫不费力地滑开。
      简直离谱。
      一些被卷入海上的吕宋人,仗着水性,偶尔能露出头来,喘几口气。
      第一眼,便能看见,永不沉没的大汉商船。
      纷纷愣住。
      心中疑惑顿生。
      吕宋府君这么吊吗?
      海啸之中,都能保全船只不沉??
      随后,便是一阵大呼求救。
      “准备救援。”
      刘恪立即下令救人。
      现在正是展现大汉威仪的时候。
      “救人!!”
      船只上纷纷抛下腰舟,来救援吕宋人。
      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
      这瓠,就是腰舟,一个大葫芦,属于琼州特色。
      不仅能当救生圈用,还是一种简单的运载工具。
      因为葫芦上部都开口,衣服、干粮等物品都可以装在葫芦内,然后加盖,以防被打湿。
      登陆后,从葫芦里取出衣物穿上,还能背着葫芦,继续赶路。
      吕宋人不认识腰舟,但见着这玩意儿浮在水面上,也明白过来,要怎么用。
      于是抓紧腰舟,试图上船。
      经过这一场景,他们算是彻底明白了。
      没有比大汉的驴头船,更安全的地方。
      那滑稽的驴头,宛如神明。
      世家子弟们带货还行,指望他们出手救人,还是不靠谱。
      展开施救的,都是水师将士。
      大汉的船只、水师,就这样,成为了灾难中的希望之光,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吕宋人,不断重拾信心。
      当地震和海啸逐渐消退之后,整个马尼拉港,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
      大部分的屋舍被摧毁,吕宋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助。
      不过正是在这场灾难之下,以刘恪为首的汉人们,展现出了,勇敢和冷静的一面。
      什么叫泱泱大国啊?
      那些身怀医术的医者们奋不顾身,竭尽全力救助受伤的吕宋人。
      一些勇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搜寻被困者,并努力拯救他们。
      他们搀扶着吕宋人,共同抵御这场灾难,尽力保护着,这群非亲非故的异乡之人。
      刘恪也是亲自上手,就是言语间,多少透露着一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思。
      你看啊,你们吕宋人为什么会这么惨呢?
      因为天灾。
      可明明有人预警过天灾啊!
      罗舍王没放在心里。
      那为什么会有天灾呢?
      又是因为罗舍王,按照汉文化,这就是罗舍王失德。
      吕宋人本意是不信的。
      可破败的景象,就在眼前。
      家没了,钱也没了。
      人还活着。
      每个存活下来的吕宋人,只觉得心中悲苦。
      再经过这么一撺掇。
      “哎哟,我家老母鸡今天刚下了蛋.”
      “鸡棚子都倒了,你还在意鸡窝里的几颗蛋?”
      啥事儿也做不了,吕宋人只能又像之前一样,骂骂咧咧,愤怒地抱怨着。
      他们的怒气溢于言表。
      不断责备自家的罗舍王。
      认为他没有将汉帝的预警放在心上,没有做出足够的警备措施。
      甚至感到不可思议,对于这种紧急情况,天灾当头,竟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罗舍王的强权,仅限于王都八打雁。
      对整个吕宋的掌控力度,并不算强。
      一些家里有矿的吕宋贵族,几乎就相当于土皇帝。
      因而骂起来,都不带任何心理负担。
      “这个罗舍王,太不负责任了!”
      一位吕宋贵族大声咒骂着,脸上满是愤怒和失望。
      “明明汉帝发出了预警,告诉我们可能发生地震和海啸,他竟然不在意!”
      “现在看,我们遭受了这场天灾的打击,损失惨重!“
      “我们辛辛苦苦建起来的马尼拉港都毁了,财产也付之一炬!”
      另一位吕宋人嘶声力竭地抱怨道。
      “我们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的夜晚,担心着地震和海啸的到来。”
      “而这个罗舍王呢?他却不紧不慢,没把预警放在眼里。”
      “看起来根本不在乎我们的生活和安全!”
      抱怨声此起彼伏,吕宋人们的情绪愈发激动。
      “我看就是因为罗舍王缺德,大汉的瓷器、丝绸,都是好东西,还乐意收购那些不值钱的胡椒。”
      “这可是善事,他却还限制贸易,所以神明降下了灾祸来惩罚吕宋!”
      发生了祸事,总得找个人背锅。
      吕宋人都感到被背叛和遗弃,对罗舍王的威信表示极度怀疑。
      “我们需要一个真正关心我们的王!”
      有人愤怒地喊道。
      “这罗舍王,不配称为我们的王!”
      “他只顾在八打雁,自己享乐,根本不关心我们的困境。”
      “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带领我们渡过难关的王!”
      近海之处,充满了谩骂声。
      普里戈也活了下来,但在这时候,根本不敢出头。
      灾难过后,人们确实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方式。
      他是吕宋的大臣,在马尼拉港代表着罗舍王,和汉人交涉。
      可他和手底下的两千士卒,都靠着后方八打雁时不时会拖欠一两天的粮秣,才能吃饱肚子。
    &

第187章:厨子造反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