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十一 设立内阁[2/2页]

黄淮传 刘松同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目光又在七人脸上停留了一会儿,捋了捋胡须开口说道:“你等七人可以说是现在我大明朝最有才的七个人,就像我刚刚在早朝上所讲的一样,我打算设立内阁了,就打算要你们几个人来帮我,以后我大明朝的所有事情都会与你们一起商量,希望你们能够不遗余力的帮助我,尔等有何看法啊?”
      “臣等遵旨。”
      “好了,退下吧。”
      朱棣选了这七个人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解缙和黄淮除外,这两人诗众所周知的两大才子,剩下的几个都是经过好好地调查了。
      杨士奇自幼丧父,母亲改嫁了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杨士奇于是改姓罗,后来罗性因得罪权贵戍边陕西去世,杨士奇与母回到德安,他一边教学一边侍母。他游走于湖北、湖南进行教学,后来在王叔英的推荐下进入了翰林,在吏部的考试中,吏部尚书张?看到杨士奇的试卷之后觉得此人非常优秀,奏请了第一名。
      杨荣在建文元年,也就是1399年,杨荣是诸生,也就是在学读书的学生。他在讲解《孟子》中的养气章,得到了当时视学福建的侍郎夏元吉的赏识。同年,杨荣参与福建乡试,中解元。在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于礼部会试中第三名,殿试中二甲第二名[13],赐进士出身,授翰林编修。
      胡广在弱冠之初的胡广便游学于闽粤,两年外出经商游学之后,胡广归乡进学,致力于举业。经过一番刻苦求学,胡广和其他读书人一样,踏上了科举之路。建文元年,在江西参加乡试,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中举人。建文二年是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胡俨可是在洪武二十年,参加江西乡试,以《书经》考中举人第二名,洪武二十一年在南京参加会试,中副榜,授职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教谕。。
      金幼孜生而聪颖,秀拔不群,自幼即刻苦于学,在建文元年赴省城南昌参加江西乡试,中第九名举人。
      整体说来,这七个人在当时都可以说是人间翘楚了,朱棣把权利稍微释放一点给他们也是很放心的,不过,聪明如朱棣也不会完全信任他们,担心他们权力过大,会对自己形成掣肘,所以,现在的内阁也只是属于翰林院的一个下属机构,并没有正式的编制,而且几位大学士的级别也不高,最高也不过五品官职。不得不说朱棣是真的聪明,既任用了德才兼备的顶级人才,减轻自己的负担;同时也限制了内阁的权力,只有这样,自己才可以放心的出征蒙古。

十一 设立内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