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五十章 翰林(上)[2/2页]

万历新明 摩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各项得失也能距近观察。
     难道那时候皇帝就想着南巡?申时行心中暗思。正在此时,见梁梦龙带着度支部南北尚书躬着身子从殿门口退出来,待看到申时行,两个尚书又躬身施礼。
     申时行对尚书们点头微笑,算是打过招呼,又躬身与梁梦龙见礼。梁梦龙与尚书们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不同,面如平湖,没有任何情绪露在外面。
     此时陈矩从内出来,躬身道:“瑶泉先生,皇上请您进去。”
     申时行抖擞精神,趋身进殿。不敢四处张望,先恭请圣安。待抬头窥视圣颜,见太子正在御案旁给皇帝斟茶,忙跟太子也见礼。
     因皇帝在场,太子放下茶壶,避开申时行之礼,却不言声。皇帝说了平身赐座后笑道:“瑶泉先生且等一会儿,朕去更衣。”说完,从御座上起身,转过屏风后面去了。
     申时行眼观鼻、鼻观心,在近侍送来的小墩子上安安稳稳的坐着。太子在御座下设有交椅和桌案,就从丹陛上走下来坐定,翻开桌案上书本后奋笔疾书——应该是写作业。
     申时行用眼角余光看了太子好一会儿,见他专注写字,性子颇为沉稳,心中暗暗赞许。等了半刻,脚步声响起,皇帝从屏风后转了出来,申时行再次打起精神准备奏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翊钧组织了一下语言,才道:“瑶泉先生,改革翰林院的章程议定了吗?”
     申时行拿出笏板,低头回奏道:“回皇上的话,内阁初议定了章程,正在起草中。”
     皇帝笑道:“你们怎么议的?”
     申时行躬身奏道:“臣等认为,翰林院之兴革,要变成化以后,所谓翰林‘清贵之说——有‘储相之地、天子近臣、掌握文柄、超然政务、事关根本五条。”
     朱翊钧点头赞许道:“事关根本,事关根本!这一条你们总结的好。”
     申时行听了皇帝赞许,躬了躬身子表示逊谢。接着回奏道:“自皇上提出‘宰相必起于州郡后,更张了提名规则,这第一条已经废了,但未形成文法,部分翰林自矜身份,求外放的不多。”
     “‘天子近臣之说,皇上改了内廷之制,废司礼而设内务府,又设立‘宫廷大臣、‘行走大臣等职,翰林院只是部分人得以参与机要,第二条弱化了不少。”
     “第三条,皇上为政务实,不喜修辞饰藻之臣早已天下尽知,且报纸行销天下之后,文柄之说可以休矣。”
     朱翊钧闻言,苦笑道:“此前,翰林院有柯亭聚讲、槐亭论诗,工词摘句之风甚烈,朕以为于国事无益,一概蠲除,翰林们也颇有烦言。如今想来,过于摧折士气了。”
     申时行忙回奏道:“矫枉过正,不得不为耳。”
     见皇帝不说话,他接着道:“至于‘超然政务之论,大变法时皇上设立了侍从室,众翰林以进此为荣——非欲‘超然,如今翰林院除修史之外,无事做而已。”
     朱翊钧闻言笑了笑。申时行接着回奏道:“其实,臣考据历史,以为我朝‘翰林院者,源流乃周之‘太史寮、秦汉少府六尚之一‘尚书、或称‘掌书、‘主书等。唐玄宗时设立‘翰林学士院,起草‘内制,与中书省‘外制相别,翰林学士始贵。”
     “宋时翰林学士为皇帝侍从,常为宰相、枢密使之本官——储相之地就这么来的,我朝内阁学士与翰林院,类于此也。”
     “皇上变法以来,内阁总理大臣虽无宰相之名,真宰相也。夫起于‘州郡者,实际上已经将内阁与翰林院割裂了。”
    喜欢。
  

第三百五十章 翰林(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