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四 正常观众[2/2页]

观众心理学 余秋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后面三项条件,颠覆了一种习惯思维,那就是把社会上公认的“热心观众”、“杰出观众”、“专业观众”,乃至“观众领袖”,排除到了正常观众之外。
      学理上所谓的正常,必须提防种种“偏执性障碍”,不管这种偏执出于多少正面理由。人们历来习惯对特殊发言者的特殊观点过分重视,其实,真正值得重视的是“不特殊”。只有确定了“不特殊”的正常观众,才是建立观众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
      世上很多艺术问题的争论其实是不能成立的,艺术必须多元并存,那又何必争论?说到底,不同的艺术只是对应着不同的观众,因此一切艺术分歧其实是观众成分的分歧,一切艺术对峙其实是观众族群的对峙。分歧、对峙的双方,常常把一部分特殊观众看成正常观众,因而徒生口舌。观众心理学和心理美学是不参与争论的,因为它首先把两方的特殊观众暂时搁置了,先在正常观众的基础上进行学理建设。待到学理建设有成,那些特殊观众才能成为边缘性的研究对象。

四 正常观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