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九十三章、再远就管不到了[2/2页]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Mr木木木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占领了哈萨克北部草原的堡垒就不需要继续前进了,工业部可以规划一条从北都到中亚的铁路,途径关中、甘肃、西域等地,这一条铁路,将会是大明巩固西北边陲的重要战略后勤线!投资方面”
      朱皇帝看向了面露难色的彭浚。
      彭浚见到皇帝的目光看来,急忙摆手说道:“皇上,户部也没有余粮了,光复八年的预算已经基本上都有安排了”
      “无妨,这一条铁路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修好的,能在十年内修建完成就算不错了,甚至二十年都有可能。”
      朱皇帝说道。
      现在的大明帝国,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处在一个大基建的时代。
      尤其是铁路。
      铁路运输为运力在充分展现之后,整个大明帝国就开始了对铁路的大投资。
      投资基建拉动的劳动力就业、钢铁、木材、机械等工业的大发展,也成为了大明帝国工业化发展的另外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这条铁路连接中原和西域,日后必是有利可图的,西域、中亚等地,矿产丰富,尤其是油气资源极为丰沛!这是一条不愁回本的路,暂时先发债,再招商,先把3成的股份拿出来发售。”
      得益于金融业的发展,现在的朱皇帝虽然户部的钱也基本上都有去处,大明帝国的财政收入基本上都怎么会像是前清、前明一样,存在国库,而是会花出去。
      而且,大明帝国的财政工具很丰富,虽然这些年战争就没停下来过,但也没有造成国内产产业凋敝,民不聊生之类的惨状。
      甚至因为几场战争造成的战争景气,让国内的钢铁、化工、棉纺织、制药业的订单都爆棚了。
      配合科举制度的改革,明清两代源源不断通过国际贸易流入国内,并且被埋藏在地窖中的白银被撬了出来,变成了真正的资本,投入到了工业化的熔炉之中。
      大明帝国的工业化,已经轰隆隆的彻底的转动起来。
      而推动这一个庞然大物启动的始作俑者朱道桦,此时也不知道这一座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工业机器,未来究竟会驶向何方!
      他现在能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了。
      土地、教育、科举制改革、宪政(礼)、议会政治。
      虽然每一项变革。
      都没能够真正的“触及根本”。
      但话又说回来。
      这个世界上。
      又有多少,真正触及到根本的变革呢?
      改革。
      不就是一点点的将老皮削去,再长出新皮的过程么。
      如果上来就把人砍死了。
      那就不是改革了。
      而是革命。
      朱道桦现在的作用,就是这个庞大帝国的稳压器。
      作为开国大帝,他只要还在人世一天,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哪怕会出现一些波折,也不会有太大的变故。
      只是。
      等他离去之后呢?
      “皇上,不能让欧洲人就这么轻松地整合,也许我们可以扶持奥斯曼土耳其去找他们的麻烦.”
      林大公建议道。
      奥斯曼土耳其?
      西亚病夫?
      他们能行吗?
      朱道桦摆摆手说道:“可以给他们有限的支持,不过欧洲距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对领土的要求只限于中亚,再远就管不到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巩固新占领的土地。吞下来的,当然要好好消化消化!”
      (本章完)

第三百九十三章、再远就管不到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