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九章 凑不齐服装的导演王扶林[2/2页]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如意键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我上哪知道去?”古铮铮苦笑了一下。
      最近,想把江山调进浦江电视台了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了。
      搁下电话后,端起一只白瓷杯的周也明,缓缓踱步到了办公室的窗前:
      这个小江,怎么每次来燕京也不知道上电视台来坐一会。
      正想着怎么打听到对方的联系方式,忽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又响了起来。
      “喂,”
      “周台长,大门口有位姓江的小伙子要见您,他说是从浦江来的。”
      “呵,”周也明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让他进来吧。”
      几分钟后,一位剔着寸头的青年小伙走进了副台长的办公室。
      “周台长,”江山的笑容依然阳光:“我又来打扰您了。”
      此时,坐在沙发上的周也明,冲着他招了招手:“茶都给你泡好了。”
      “您太客气了。”江山笑呵呵的坐了下来。
      “小伙子越来越精神了,”周也明笑着打量了一下江山:“最近都在忙些什么?”
      “还是报社那些事,这次上燕京见了两位老师,其中一位您应该认识,广州画院的那位。”
      “噢,想起来了,他也来燕京了?”
      “黄老师就住在燕京。”
      “原来如此。”
      “周台长,”江山不准备再绕圈了:“我这次来还有件事想拜托您。”
      周也明就在这等着他呢:“你说。”
      “能帮我联系一下燕京电影厂的王好为导演吗?”
      “你想采访她?”周也明也在时刻关注燕影厂的动态:“据我了解,她那部电影不怎么样啊。”
      上映之前,的确不怎么被看好。
      电影立项后,《瞧这一家子》的剧组,居然连一部固定的摄影机都没分着。
      每次都得等其它剧组闲下来的时候,才能拿来用一会。
      江山没想到周台长还了解这些事:“王导这次拍摄的是一部喜剧电影,我们报社还挺感兴趣的。”
      “噢,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周也明缓缓点头:“可以,我就帮你联系一下。”
      “那就最好了,”江山感谢道:“其实我也可以自己去采访他们,但就怕别人不搭理我。”
      “哈哈哈,”周也明笑着指了指他:“放心吧,有记者上门采访,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反正我就赖上您了。”
      话音刚落,办公室的门再次被敲响。
      一声“请进”之后,一位身穿深灰色衬衣的男同志走了进来。
      “周台,咱们剧组这事,什么时候能解决啊?”
      江山一看来者直接愣住了,第一时间就站起了身。
      此时的周也明,已经笑呵呵的走到了两人的中间:“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台戏剧组的导演王扶林。”
      “您好王导,”江山自我介绍道:“我是东方都市报的记者,江山。”
      “你好,江记者,”王扶林客气的说了句:“欢迎来咱们燕京电视台做客。”
      “谢谢您。”
      简短的寒暄之后,王扶林的眉头重新蹙起。
      他看着周也明毫不客气的说道:“周台,趁着你这会有空,跟我过去看一眼。”
      说完,不由分说拉起周也明就往外走。
      江山二话不说,赶紧跟了出去。
      下了两层楼后,三人来到了一件约10平方的小房间内。
      “这间屋目前就是咱们剧组的道具间了,”
      说是道具间,其实就是两张桌椅上搁了几件酸不溜丢的黄色旧军服。
      墙边堆着几条道具枪,江山拿起其中一杆,还煞有其事的比划了几下。
      一旁的王扶林,苦笑了一下:“瞧见了没,这就是我发动全部关系借来的军服。”
      此时,周也明拎起了桌上的一件,左右看了看:“唉,给你们剧组的经费实在不能再加了,你也知道,《有一个青年》拢共才花了几百块钱。”
      “他那是现代剧,”王扶林强调道:“电影学院免费提供的演员,拍摄地点就设在自己家里,最关键的是,它一个单本怎么和我的《敌营十八年》连续剧相比。”
      “那你让我怎么办?”周也明现在一听见“钱”,就头大。
      “怎么也得,”王扶林退而求其次的说道:“也得帮我再借几套像样的国民党军服吧。”
      随后的道具间里,安静的就差丢针了。
      1979年的燕京电视台,刚建立起来的戏剧组条件十分拮据。
      台里既没有专业的制作部门,也没有专业的制作班底。
      唯一的美工团队只知道如何做新闻。
      就更不要提什么道具、服装、摄像、灯光的相关人员了。
      《敌营十八年》初建剧组,包括王扶林在内一共只有五个人。
      他们四处招兵买马,没有服装部门,就到处去拼凑。
      但,很多借来的戏服其实并不合身。
      八个匪兵,只有两条军裤。
      有裤子穿的站在前排,用身体挡住没有裤子的演员。
      男主角张连文是个身材魁梧的大块头,借来的军装太小,裤子还没能借到。
      整部戏都把帽子夹在胳膊里,因为太小了根本戴不上。
      最后没办法,王扶林只能将主角的全身镜头都改成了半身。
      和后世电视剧动辄就几个亿的制作费用相比,当今的剧组经费估计连他们都零花钱都不如。
      看着桌上的几件散装军服,江山忽然想到了一个人:“王导,服装的问题,也许我能帮着想想办法。”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九章 凑不齐服装的导演王扶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