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往后很多年,有人研究大昭,发现大昭统一天下的进程,和当初的永兴帝被封为太子的时间高度一致。
      大昭皇室一直有把奏折留下来的传统,后人又汇总了永兴帝上过的折子,大家伙给他总结了一下,永兴帝当太子的奏折日常:
      《论打下宋国的重要性》
      《论对金国出兵的重要性》
      《论对辽国出兵的必然性》
      后人:“”
      嗯。
      建武帝让位给他以后,他批阅奏折的日常:
      今日金国打下来了吗?
      今日辽国打下来了吗?
      什么?面无表情jpg,都没打下来,那你给朕上这种鸡毛蒜皮的折子?
      这让后面很多朝代的人,都认为永兴帝是一个侵略之心特别强的君主,当然了,这不影响他的雄才大略。
      永兴帝可是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皇帝,给后世带来了深远影响,永兴这个尊号不是谁都能配得上的。
      最关键的是他还把统一这件事做的彻彻底底。
      据曾经留下的资料来看,当时的其他几个国家民众,归属到大昭之后,很快就自称是大昭人,把自己原本的国家忘到脑后。
      原宋国民众:吃饱穿暖快快乐乐开玩笑,我本来就是大昭人,谁是什么宋国人?
      原金国民众:金国自古以来就是大昭的领土,是曾经大昭分裂出的一部分,我们原本就是一家!
      永兴帝的皇后许甜甜也特别出名。
      永兴帝年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粮食满仓,出现了慈幼院和养老院两种地方,而这两种地方便是由许皇后主持的。
      许皇后还在永兴帝的支持之下,开设女子学校,培养女医,大力扶持女子地位。
      嗯,永兴帝还是史书上第一个后宫空置,仅有一位皇后的皇帝。
      “”
      这些是后话,暂且不说。
      大昭要打宋国,要做的准备有很多,比如粮草,比如精良装备。
      这些准备其实建武帝和姬承昭一直在做,姬承昭这几年特意开办了匠人所,广邀天下匠人,编撰成书,教授青年人。
      愿意把自己手艺传承下去的匠人,会得到丰厚的奖励,大昭近些年的农具,兵器等等很多都是由匠人所所出。
      许国公私下也做好了准备。
      要打宋国的消息没有传出去,长安城最近最受瞩目的消息,还是姬承昭被封为太子,和许甜甜将要成为太子妃。
      太子定立,万民同庆。
      建武帝下旨减免今年一成赋税。
      民众们欢呼雀跃:
      “好啊,三皇子是太子!”
      “陛下太英明了!”
      “哈哈哈!”
      “太子殿下何时成亲?”
      “太子妃是百米穿杨的许姑娘吧,许姑娘那么厉害,和太子殿下果然般配!”
      连提都不被提起的四皇子姬明,憋到爆炸,连续好几天没有出房门。
      许甜甜询问姬承昭:“表哥,咱们是不是要对宋国出兵了?”
      姬承昭没问许甜甜,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他在大朝上提出要打宋国没多久,许国公私下便已前往边疆。
      宋国的某个地域和大昭接壤,他前往的正是这一片土地。
      想来舅舅离开之前应该告诉了表妹。
      姬承昭手背在身后:“你可觉得我残忍?”
      他担心许甜甜觉得他穷兵黩武。
      可战争是统一的必要方式,宋国民众过得也不好,宋国富裕,都富裕在皇室和贵族文武大臣之上。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一任宋国皇帝确实不成,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但宋国太子向来有贤名
      等到宋国太子成了皇帝,想打下宋国,就需要耗费百倍千倍的力气。
      想到宋国如果在宋国太子手里发展起来,许甜甜听到宋国的事迹,会把注意力投过去——
      父皇和许国公一直觊觎宋国肥沃的土地,姬承昭觉得择日不如撞日,别等了,夜长梦多,不如现在就打。
      许甜甜斩钉截铁:“当然不啊。”
      统一是发展的需要。
      其他国家的民众都没有他们大昭生活的好,她父亲率领的军队也不会烧杀抢掠,等打下那些地方后,民众们只会过得更好。
      她之前随父亲在边关,亲眼看到那个国家民众饥寒交迫的现状,也看到那些民众常常会在深夜,带着

185 18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