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3章 搅屎棍子,把皇帝喷破防了!(加更)[2/2页]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萧蓝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杀几个百姓就杀几个百姓,放弃小头保大头的道理他练纲不懂吗?”
      “难道非得整个广东丢了,他才能明白吗?”
      “杀良冒功,战功在那摆着呢,再多能多几个?就算赏赐他个伯爵,又能如何?”
      “朕要的是名将,不是要的是废物!”
      “还卖儿求荣?那陶鲁甚是有才,陶成的战功都是假的喽!”
      “全都是一派胡言!”
      “好像天底下就他一个正直的人!”
      “别人都是坏蛋,都是王八蛋!”
      朱祁钰气坏了:“朕御极九年,哪次大事,他没上书骂人?”
      “练纲就是一根搅屎棍子!”
      “朕把他踢去南直隶,却挡不住他的嘴呀!”
      朝臣全都跪在地上。
      练纲实在太狠了,这小词整的,句句戳皇帝的心窝子呀。
      夷平广西,皇帝以为是赫赫战功。
      可在练纲的奏章里,皇帝让广西生灵涂炭,简直桀纣在世,当代冉闵。
      练纲是宣德十年举人,是朝中有名的大喷子。
      关键这个喷子,还是朱祁钰一手提拔起来的,让他来做监察御史,那可真的是物尽其用。
      件件事开喷,事事不落。
      京师戏言:左鼎善章奏,练纲善弹劾。
      左鼎手,练纲口,京师双绝。
      “这个王八蛋!”
      朱祁钰真是自食恶果:“左鼎呢?你来写一封回旨,给朕骂他,骂死他!”
      左鼎是正统七年进士,他本来在广东担任右参政,被皇帝诏入京师,补入阁部。
      他是王文和王直举荐的人,王直死了,只能依附王文,算是帝党。
      “微臣遵旨!”左鼎进殿磕头。
      “左鼎,骂死他,给朕骂死他!”
      朱祁钰真的气坏了。
      在御史眼里,皇帝这么折腾,就是暴君,就是隋炀帝。
      可他们根本就不看折腾之后的好处。
      在他们眼里,垂拱而治就是最好的皇帝,天下怎么乱,跟他们没关系,反正他们也不往下看,都往上看!
      该死的御史!
      朝臣忍俊不禁。
      很久没看到皇帝暴跳如雷,却奈何不了人家的样子了。
      “大喷子,搅屎棍子!”
      朱祁钰指着左鼎:“在回旨上,就写上他练纲就是搅屎棍子!”
      “等他死了,朕给他的盖棺定论,就是搅屎棍子!”
      “他不是只会动弹动弹嘴吗?”
      “调他去广西,担任广西布政使。”
      “朕看看他是怎么治理广西的,治理不好,朕就把他抄家灭族!”
      朱祁钰暴跳如雷。
      皇帝赌气,朝臣敢说什么?
      不过练纲确实厉害,句句切中要害,把皇帝的荣耀,踩在脚底下践踏。
      皇帝能不破防吗?
      “请陛下息怒!”
      胡?跽境隼矗??犯俨疗ü桑骸氨菹拢?酚?纺耸蔷∮?分?稹??
      “别提他,提他朕就脑袋疼!”
      朱祁钰气呼呼坐下,闷声道:“朕还觉得两广是大功绩呢。”
      “毕竟汉人的疆土,实在狭小,广西、贵州、云南尚是土司的天下。”
      “朕夷平土司,移汉民过去,加快汉化,这不是好事吗?”
      “结果在那根搅屎棍子嘴巴里,朕变成了桀纣暴君了?”
      “连隋炀帝都出来了,朕修大运河了?还是征伐高句丽了?还是花他老练家一分钱了?”
      “什么玩意儿!搅屎棍子!”
      “看不到朕的功,只能看到朕的过,真该抽死他!”
      朱祁钰之所以生闷气。
      因为练纲是御史啊,人家御史有说话的权力。
      太祖定的,是祖制。
      所以皇帝想折磨练纲,就不让他当御史了,去当布政使,朕看看等你做错了,朕怎么处置你。
      以暴制暴,朕也会。
      朝臣忍俊不禁,调走练纲,怕是又要来一个闵?。
      闵?也是个骂人高手。
      也是皇帝自己找的,就跟当初提拔练纲一样,这根搅屎棍子就是朱祁钰的锅。
      “你们议一议,朕不想说话,脑袋疼。”朱祁钰扶额叹息。
      朝臣更想笑了。
      把皇帝气成这样的,准是练纲。
      但练纲是极有才华的,资质强劲,生性严毅,有辩才。
      而且,善于办理难事,盐铁要务,他练纲都能查办,如黑脸包公一样,能力卓越,还能治军、治水。
      就是这张嘴呀,张嘴就臭不可闻。
      朱祁钰是眼不见心不烦,踢去地方,但他嘴不停呀。
      过了一会,朱祁钰问:“诸卿穿着羽绒服,暖和吗?”
      “请陛下问一问站在外面的臣子。”胡?醯馈
      又把左鼎宣进来了。
      “回禀陛下,羽绒服甚是暖和,臣等在外面站着,风吹雨打,却感受不到寒意。”
      左鼎被补入户部,担任右侍郎。
      “但是陛下,此衣造价极高。”
      左鼎认真道:“微臣打听过了此衣的价格,在二百两以上,等于把微臣家一年的吃穿用度穿在身上了。”
      二百两银子,哪怕是权贵阶层,也得考虑考虑再买。
      “主要是织工要一针一针,把羽绒钉在衣服上,所以造价高。”
      “如果大明能生产出更加紧致的棉布,则可以大大降低造价。”
      朱祁钰平复心气:“朕已经让皇家商行开始研制了。”
      朝臣都知道,羽绒服关乎着北方边疆的稳定。
      年初皇帝送给边军三十万件毛衣。
      就是用来御寒的。
      “今年要大力推广种植棉花,多种棉花,才能解决衣服问题呀。”朱祁钰迫切解决穿暖问题。
      胡?跞刺岢龇炊砸饧?骸氨菹拢?种裁藁ú患保?淞苏饷炊嗄辏?捕脊?戳耍?患币荒炅侥甑摹!
      “当务之急,还是种植粮食,仓廪足则知礼仪节。”
      “一定要保证粮食够吃。”
      “等山东、湖广、两广犁清之后,就能大规模种植粮食,过了几年,咱们的粮食也就不愁吃了。”
      “等到时候,再适当扩大棉花种植范围。”
      胡?醯幕埃??鸪?嫉脑尥?
      当务之急,还是粮食最重要。
      最好能让北方摆脱漕运的限制,常年维护漕运,费用实在太大了,一旦漕运断了,京师不保。
      其实,因为黄河的问题,北直隶、河南也常年泛滥成灾,想解决北方粮食问题,必须根治黄河。
      根治了黄河,粮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需要时间啊,哪怕皇帝已经准备投入海量金钱了,也得需要时间。
      又讨论了一些大事。
      就下了朝。
      朱祁钰乘坐御辇回养心殿,路上有太监匆匆来报:“皇爷大喜,德嫔有喜了!”
      一说德嫔,把朱祁钰说得一愣。
      “皇爷,就是宋嫔呀!”冯孝提醒。
      原来是宋淑清。
      她不是不能生育吗?
      朱祁钰讶异:“可是太医诊断的结果?”
      “回皇爷,是的,太医诊断的结果。”小太监跪下说。
      “去看看。”
      宋淑清还没搬去启祥宫呢,如今住在延禧宫偏殿。
      进了延禧宫,胡贵菊以为皇帝来看她的呢,走到门口方知,德嫔怀孕了。
      她指尖轻颤,又来一个争位的。
      皇帝孩子多了,孩子就不值钱了……
      朱祁钰进了偏殿。
      宋淑清喜气洋洋,站起来行礼,朱祁钰赶紧按住她:“觉得身体怎么样?”
      第六位嫔妃有喜。
      “回陛下,倒是没什么。”
      宋淑清有些担忧:“臣妾被谈妹妹调理的身体,身体应该是好了,但臣妾还是担心,万一小产……”
      “不许胡说,朕会让太医时刻盯着你。”朱祁钰抓着她的手。
      他不是没听懂宋淑清的话。
      宋淑清是想搬去和谈允贤住,能让谈允贤照顾她。
      但是。
      朱祁钰后宫,向来是一妃住一宫,谨防互相戕害子嗣。
      原来宋淑清不能怀有身孕,白氏年纪尚幼,可以和主宫嫔妃混住。
      但有了身孕,一定要分开。
      “陛下,太医未必有谈妹妹尽心,臣妾想着,搬去永和宫,和谈妹妹一起住,方便照顾孩儿。”
      宋淑清直说了。
      “谈妃也怀着肚子呢,怎么照顾你呀?”
      “你的身体朕知道。”
      “男太医经常照看你,确实非常不方便。”
      “朕先物色物色女医者,如果物色不到,就让你搬去永和宫住,如何?”
      朱祁钰只能答应。
      “谢陛下关怀。”宋淑清心情不错。
      “过些日子,朕让你家人入宫看你,任何事都要认真听太医的嘱咐,你怀上身孕不易,要注意保胎。”
      又聊了几句,朱祁钰让她歇着。
      然后去延禧宫主殿看了胡贵菊,才返回养心殿。
      “冯孝,去宫外物色女医者,让太医院考校其医术水平,然后征召入宫。”
      朱祁钰道:“乃口府要准备好了,快用上了。”
      “奴婢遵旨!”
      第六个孩子,朱祁钰竟没有太多激动之情。
      下午的时候,冯孝进来禀报:“皇爷,范广求见。”
      “他怎么有空来呀?宣进来。”
      朱祁钰抬头,他正在看西北军务,刚巧范广来了,一边看一边问范广。
      范广对答如流。
      “坐,赐茶。”
      朱祁钰笑道:“秃巴思一仗,你打得漂亮啊,解决了甘肃丁口问题。”
      “朕问你,重建玉门关,有必要了吗?”
      范广斟酌着道:“回禀陛下,微臣认为意义不大。”
      “吐鲁番、哈密都不是什么强敌。”
      “未来我国领土,一定会囊括吐鲁番和哈密,重建玉门关意义就没那么大了。”
      “不过,倘若万一,关外领土丢了,咱们也能撤回关内,玉门关就有必要修建。”
      “需要看陛下您怎么想。”
      其实不是皇帝怎么想,而是看后世之君的能力如何。
      朱祁钰斟酌:“寇深想修,但原杰上书认为不修。”
      “朕不瞒你,朕是不打算修建玉门关了。”
      “朕要去极西之地。”
      “三十年后,甘肃可能成为华夏的中心呢,所以修建玉门关,没什么用了。”
      范广跪下磕头:“陛下所言甚是。”
      “你入宫为了何事啊?”
      范广摸了摸胡子,苦笑:“陛下,这不是运动会的事嘛。”
      “什么事?”朱祁钰提笔写批复。
      司礼监批了是不修。
      他写明原因。
      “陛下,运动会准备时间不足,微臣担心贻笑大方。”范广苦笑。
      “无妨,娱乐而已,别有这么大心理负担,就是一场娱乐项目,输赢都无所谓。”
      朱祁钰停笔,抬头:“朕办运动会的初心,是希望兵卒能在冬天训练。”
      “只要对训练有益就好,输赢无所谓,没有什么贻笑大方的。”
      “第一次办嘛,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无伤大雅。”
      朱祁钰继续批复。
      有了皇帝的准话,范广的心放回肚子里了。
      “对了,台球玩得怎么样?”
      台球做了两套,第一套送进宫里来了,朱祁钰玩了玩,还不错。
      “甚是有趣,军中上下都喜欢。”范广纯属瞎扯,一共就两个台球案,你范广喜欢玩吧。
      “以后办一场台球赛,比赛才有意思嘛。”
      朱祁钰写完了,放下笔,站起来:“在会馆里办,让百姓都参加,多点娱乐项目多好。”
      “朕关注的还是马球赛。”
      “不许找外援,不能去民间找高手,朕就想看看军中的真实水平。”
      “以后年年办,输了明年找回场子便是。”
      范广也跟着站起来,跟着皇帝后面:“陛下,微臣琢磨着,冬季练兵,不如搞一场假打假杀。”
      “军事演习?”朱祁钰问。
      “对对,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朱祁钰笑道:“你想的不错,按照你的想法,办一场吧,时间设在二月中旬吧。”
      “三月就春暖花开了,该练兵、剿匪、实战了。”
      “以后年年二月中旬办军事演习,模拟战场,但不能拿真刀真枪。”
      军汉打出真火,可不管是谁,照杀不误。
      “微臣遵旨!”
      朱祁钰走到地图前,指着河套:“这是你打下来的,你又在河套待那么久,建城方略,你可有建议,提提。”
      范广还真有。
      听他说完,朱祁钰颔首:“你还真动脑子了,河套里的沙漠多种胡杨树。”
      “陛下也知胡杨?”范广讶然。
      “自然知道,沙漠中的树嘛。”
      胡杨树原产自华夏,过了吐鲁番,就是产地,和吐鲁番等国经商,胡杨也种到了内陆。
      沙漠里都有它的身影,但都是自发种植的,没有朝堂批量种植。
      “陛下博学多才,微臣佩服。”
      “少拍马屁。”
      朱祁钰笑道:“朕已经让寇深大量搜集胡杨树种子,今年开始,在沙漠边缘种植胡杨林,不许砍伐。”
      “陛下圣明!”
      范广道:“河套里就有小块沙漠,这沙漠还会走,年年都在扩张,微臣听当地老人说,胡杨林能遏制沙漠扩张。”
      “但一直没有大规模栽种,陛下能栽种胡杨,乃是西北万民之福。”
      “而漠北、极西,更是沙漠纵横。”
      “阻碍大明往西的,不是战斗力。”
      “而是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迷路等问题。”
      “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大明兵锋向西,能一路推到尽头!”
      这就是范广的自信。
      朱祁钰拍拍他的肩膀:“到时候,朕让你挂帅西征!”
      “谢陛下垂爱!”
      “羽绒服可穿了?”朱祁钰摸摸他的衣服,发现没穿。
      范广打个哈哈:“陛下,那羽绒服太过闷热,微臣火力旺,穿不住。”
      “给你家妇人备一件,妇人体力弱,多穿点暖和。”朱祁钰叮嘱。
      “谢陛下关怀。”
      又聊了两句,范广才告辞。
      董赐又来叩见。
      朱祁钰都没工夫看奏章了。
      “皇爷,奴婢刚从铸印局出来。”
      董赐道:“又从民间搜罗了一批擅长制银的银匠,可以调制出硬度比银子大的银币。”
      朱祁钰来了兴趣。
      银子质地绵软,不易保存,制成银币损耗过大。
      所以朱祁钰就想着,加入一些其他原材料,一来是提升银子硬度,让民间难以仿制;
      二来是中和银价,说白了就是掺水,历朝历代都这么干。
      说着,董赐进献上来几枚。
      朱祁钰拿着,确实质地不一样,软硬程度不一样。
      “皇爷,这是纯银打造的,质地绵软,不适合流通。”
      “这枚加了特殊东西,质地变硬,但根据那银匠说,此物不好寻找,奴婢担心造价会提高。”
      “还有这一枚您看看,质地和银子很像,但它不是银子造的。”
      朱祁钰发现还真是。
      “这是铁里面加了东西,造出来的,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董赐说。
      “那这不产生假币了吗?”朱祁钰皱眉。
      “皇爷,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董赐道:“但只需改革技术,在模具中设置防伪标识,就能减少仿制的可能性。”
      就像银票,用最笨的方法,用手画。
      “机器方面呢?”
      朱祁钰放下银币:“用手工肯定不行,国朝这么多银子,多久能铸成银币呀?”
      “而且,手工铸造容易仿制,不如机器铸造出来的。”
      朱祁钰恰恰说错了,手工制造的才不容易被仿制,因为手工是独一无二的。
      “皇爷,奴婢就为此事入宫的。”
      董赐不好意思道:“奴婢想从军器局调一个人来。”
      “哦?军器局中有大才?”朱祁钰看向冯孝。
      冯孝表示不知道。
      董赐却道:“是个木匠,叫裴木头,很多人都说他的铁工、木工双绝。”
      “巧了,这个人朕还舍不得给你。”
      朱祁钰笑道:“不过朕可以让他帮你设计一款机器,冯孝,去把裴木头宣来。”
      “皇爷,此人对军器局也有大用?”董赐问。
      “这家伙真是个天才。”朱祁钰也觉得大明不是没有天才,而是没有被挖掘罢了。
      加更完毕!五万字,更完!明天的更新在下午,争取在四点前更新出来,后天就恢复正常了!
      (本章完)

第243章 搅屎棍子,把皇帝喷破防了!(加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