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50、高手高手,高高手[1/2页]

浪子不浪 中秋月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燕青也不是啥都会,光流传下来的词牌名就八百多,加上唐诗、乐府诗集,实际上能唱的估计也就百把首。
      但蔡虹林是做了功课的。
      这些曲谱实际上也有传下来,他都收集到在研究。
      古时候的记谱方式是,详细记录哪根弦哪个位置什么动作,然后逐渐简化成符号。
      听起来还比较科学。
      但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些“大聪明”要推翻之前的乐谱记录方式,表现自己的革新……
      改来改去又不是标准的琴弦,那音到底是什么样就模糊不清,争议不断。
      加上连文字发音都变化颇多,更是唱起来结结巴巴的不通畅,于是彻底失传。
      所以燕青的意义在于,他只要能唱出几首十几首,用这些著名的词牌名反过来去对照古时候的曲谱,就能印证那些曲谱发音是什么。
      多来几首基本上就能交叉印证出所有的曲谱!
      文字也是同样的道理,发音规则是有迹可循的。
      于是蔡虹林忙碌了一周,整理出最具代表性的“歌单”。
      燕青拿过来,勾选了自己能唱的词牌名。
      走着。
      当先就是柳永的《雪梅香·景萧索》。
      这可是历代文艺女青年们最痴迷的调调。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典故就来自这里。
      柳屯田、柳三变啊。
      特别喜好在各大商K、夜总会收集素材写歌词的超级浪子,留存极为丰富。
      年轻时候始终科举不上,甚至被皇上点名批评好做艳词,刻意不录用,他就索性浪迹红尘,寄情红颜歌酒。
      还把自己逛窑子的行为美其名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是历史上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尤其是慢词。
      唐朝的早期词基本都是小令,大概类似于现在的摇滚、快歌,节奏明快。
      而宋朝慢词绝对就是现在的抒情慢歌那种调调,从柳永而丰。
      但以前不知道是怎么唱的啊,几分之几拍也不明了。
      今天燕青展现了。
      在宋朝,的确是夸张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基本可能等同于当今周杰伦之类的歌坛地位吧,当然文学性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第一遍,燕青简明扼要:“我先拨一回……”
      中阮起音,那柔和的音色,优美的旋律,自带诗意跟音乐性立刻让蔡虹林喜不自禁!
      这味儿太正了!
      似乎都能想象出柳永纵情红尘的浪漫主义潇洒,内心暗暗涌起,老子誓与赌毒不共戴天的决心。
      吴凯元等人根本听不出这种意境,但完全忘了看什么美色,只用拔河大妈的惊诧表情,转头看呆了自家老大。
      你不是个柔道摔跤手吗,你不是射击打飞碟天赋爆棚吗?
      怎么你又开始唱歌了,还会弹这??怪模怪样的圆吉他!
      你特么这是个灵魂摇滚歌手吗?
      你让我们回去要怎么吹嘘这次到金陵的所见所闻。
      大家都不相信啊!
      之前你在KTV的唱歌也只能说不走寻常路,怎么突然变成了这样邪教教主般的狂热崇拜场面?
      还是那个长跑司机最机灵,马上趁机举手机拍现场视频,发回学院群里显摆。
      整个皖省体院那边立刻掀起狂潮,?貌皇侨ソ鹆暄盗坊?氖剿?勇穑?趺椿褂姓庋?某『希
      因为这些穿着汉服,还做了古装发式,妆容,首饰的美女乐手们群呆……
      满眼崇拜花痴的那种呆滞。
      在场所有都算不上乐器高手,终于见识到这种传说中意识比技巧更高超的真正高手。
      只有气势、意识、艺术性都能感染人了,才算是登堂入室,不然弹得再好再熟练,也不过是个乐工乐匠,不入流的。
      这是艺术行业一进门都会知晓的基本原则。
      玻璃门外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大学生,还尤其以女生为主,真有不少人换了汉服来的。
      超级羡慕这是什么古乐社团的活动吗,那个男生好厉害好帅气……
      隔着玻璃都举起好多手机拍摄。
      燕

50、高手高手,高高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