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六,你说,如果废除了捐纳、卖官鬻爵,朝廷该怎么补足这方面的财源,又该如何选才?难不成,尽靠科举?”
肃顺见咸丰满面忧戚,不便再揭露吏治腐败,便献策道:“皇上,臣有一计,既能补足财源,又能革除科举选才的弊政,为朝廷输送更多优异的人才。”
科举选才弊端重重,早已为世人所公认。早在道光年间,经世派崛起,就有不少有志之士杜绝科举,留心经世之学。像左宗棠这样的异才,才华横溢,却被八股所格,迟迟不能中试,干脆不再应试。
中华帝国最早废除科举,大兴教育,以新式学校培养人才,成果非常显著。
满清亦有人呼吁兴办新式教育。譬如满清洋务第一人才徐继?,就主张废除科举,创办新式大学,以大学代替科举选才用人。
但满清官吏队伍中多顽固派。朝中的大佬,要么是满族亲贵,要么是进士出身。像翰林院掌院、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官职,非翰林不得出任。
这些顽固派官员,视科举为儒家名器、圣物,对自己的进士出身亦非常珍惜,对废除科举之说深恶痛绝。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第682章 改科举、设学校、废捐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