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司令部任职,跟着杨?@耳濡目染,胸中很有大局观念,对革命军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的作战原则印象深刻。他说道: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我此行目的在于歼灭满洲马队,而非赶走满洲马队。如果全力进攻他们,恐怕会打草惊蛇。在其他各支部队到位之前,我们应当避免惊扰敌军。”
于是,革命军骑兵师官兵皆下马迎战。
骑兵下马接战,这在晚清战场上并不罕见。特别是,随着线膛枪的逐渐普及,骑兵下马后利于瞄准射击,在战场上越来越常见。
这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打法。在多隆阿的认知里,革命军骑兵擅长骑射,可在马背上熟练射击,常常在马背上边冲锋边射击,籍此冲垮敌军。可现在,他们主动下马,要么是故意使诈,要么是兵力单薄,缺乏后劲。
多隆阿为人慎重,下令麾下骑兵同样下马,使用“进步连环法”接敌。
两军都不愿主动发起进攻,都等着对方发起进攻。不过,革命军占据着战场主动权,王浩也显得更为从容,在阵前部署了两道防线。
两道防线之后,则为三挺多管式自动机枪。按照王浩的命令,除非多隆阿攻破两道防线,否则不许使用机枪。
多隆阿见革命军派来援军,却迟迟不肯发起攻击,疑心四起。八旗兵在战场上很被动,多隆阿最终沉不住气,在两军僵持半个钟头后,下令发起进攻。
八旗兵使用“进步连环法”,先迫近革命军阵地。等革命军进入射程后,多隆阿下令开火。多隆阿的黑龙江马队是八旗精锐,也是清朝正规军,军饷较湘军还要优厚,装备有大量的西式来复枪。
来复枪的有效射程可达四五百米。黑龙江马队在这么远的距离开枪,准头非常一般。王浩沉得住气,不准部队还击。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革命军指挥打仗,已经逐渐向条令化的方向转变。譬如防御作战,《作战条令》规定得很详细,阵地的构筑、火力的配置都有明确的规范。
基层官兵指挥打仗时,只需严格执行条令,基本就不会犯错。
王浩曾在总司令部担任高级参谋,参与编纂《作战条令》,对于依法治军,依据条令治军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担任骑兵师师长,便以条令条例为依据,大抓部队正规化建设,使骑兵师正规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按照防御作战的规定,骑兵师官兵下马作战,依托现地地形,大致成“三三制”品字形阵形,趴在地上瞄准。
八旗马队一边行进一边射击,准头奇差。有时候,即便八旗兵击中了革命军,革命军也并不还击,由医护兵实施战场救护。
多隆阿在阵后使用望远镜观察,见革命军不动如山,不由得暗自感叹道:
“古人云,‘撼江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是岳飞的私兵,革命军却是帝国的正规军。他们以骑兵当步兵用,却能趴在地上不动如山。如果他们冲锋起来,真不知该是何等排山倒海的气势。”
多隆阿已经心生畏惧,但黑龙江马队已经出击,吉林马队尚且散落在六安城内。他骑虎难下,只得与革命军一较高下。
当八旗兵前进至革命军阵前两百米时,王浩下令开火。革命军骑兵都趴在地上,据枪瞄准更为精准,一波子弹打出去,八旗兵纷纷中弹倒地。
八旗兵使用“连环进步法”,一边行进,一边射击,简直就像是活靶子,不仅打不中革命军,反而使自身伤亡惨重。于是,便有八旗兵逡巡不想前进,假装中弹趴在地上。
塔读@
第637章 示弱于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