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0186【跟韩二哥学的】[1/2页]

大宋泼皮 很废很小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见过县长!”
      白虎堂里,还有几名值差的文书,见到韩桢,立刻起身问候。
      韩桢一手虚压,示意他们坐下。
      自顾自地来到首位坐下,一名文书很有眼力劲儿的沏好一杯茶,端到韩桢面前。
      此人韩桢有印象,唤作何荣,算是山寨里的老人了。
      “有劳了。”
      韩桢微微一笑,接过茶盏。
      吹了吹茶水,轻轻抿了一口,韩桢随口问道:“如今松山村有多少人口?”
      何荣答道:“回县长,如今村中共计三千四百三十二人。”
      “这么多?”
      韩桢微微一愣。
      难怪常知县从山上拉不来多少逃户,感情都跑松山岭和小王村来了。
      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这些年朝廷以及地方官员的所作所为,已经将官府的信誉彻底耗尽了。
      百姓畏之如虎。
      山中逃户一见差役,只怕跑的比兔子还快。
      在那些逃户眼中,山匪流寇都比官府可信。
      闻言,何荣苦笑道:“其实远不止这么些人,但寨子实在住不下了,马村长只能把多余的人送到县城,让知县安顿。”
      韩桢问道:“寨中粮食可够吃?”
      当初打下山寨时,寨中粮仓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了,好在当时赶上了夏收。
      现在人口暴增了三倍,不知道先前夏收的粮食还够不够了。
      “若是秋收能得五成,省着点吃,勉强能撑到来年。若是低于五成,就需购买粮食了。”何荣如实答道。
      韩桢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只要撑到明年夏收就好了。
      北宋苛捐杂税这么严重,为何百姓始终没有崩溃?
      招安法是一方面,另一大功臣则是占城稻。
      在没有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时,占城稻就是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不择地,耐旱,哪怕是在北方贫瘠的旱地都能存活,一年一熟。
      若是在雨水充沛的南方,则能达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一年三熟的粮食,关键产量还不低。
      宋初时,全国各地每年运送到东京城的粮食,只有三百万石。
      可自从真宗时期引进占城稻之后,这个数量便暴增到了七百万石。
      等到了徽宗年间,已经来到了八百多万石。
      占城稻的出现,足足让北宋的粮食产量,翻了近三倍。
      就不说轻徭薄赋了,只要没有那么多苛捐杂税,百姓仅靠种田完全能吃饱穿暖,若是年景好,年底还能有一笔余钱。
      一杯茶喝完,外面传来一阵喧闹。
      紧接着,马三狗的大嗓门响起:“吩咐厨子,将这些野猪宰了,晚上好好吃一顿。”
      不多时,就见马三狗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娃走进白虎堂。
      “韩二哥?”
      见到韩桢,马三狗面色一喜。
      韩桢笑问道:“怎么样,围猎了多少野猪?”
      “十几头,剩下的听到动静,全跑深山里了。”
      马三狗说着,抄起一杯凉茶,就往嘴里灌。
      小女娃瞪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韩桢,奶声奶气地说道:“阿叔,你又来找爹爹顽了。”
      爹爹?
      韩桢一愣,不由挑了挑眉。
      见状,马三狗讪笑一声:“韩二哥,俺成亲了。”
      韩桢微微皱起眉头:“成亲这种大事,怎地不通知我?”
      见他神色不悦,马三狗赶忙解释道:“你当时在益都忙着办大事,怎能让你分心。而且幼娘与俺都不想大肆操办,连猴子他们都没请,只拜了天地,喝了合卺酒。”
      韩桢的眉头渐渐舒展,旋即笑道:“?眯∽涌梢月铮?洗卫椿故歉傻??獠哦嗑茫?偷鄙狭巳思业那椎?!
      那女子一看就是官宦世家出生,能被马三狗拿下,着实有点东西。
      “嘿嘿,这都是跟韩二哥学的。”马三狗摸了摸后脑,憨笑道。
      “……”
      韩桢顿时笑不出来了。
      这狗东西,好的不学,净学些歪门邪道!
      这时,马三狗提议道:“韩二哥,今晚留下来吃饭罢,就当补了喜酒。”
      瞥了眼外面的天色,见已临近傍晚,韩桢点头道:“行,咱们兄弟晚上好好喝一次。”
      他确实有段时间没与马三狗聚一聚了,而且还有事情交代。
      马三狗大喜,朝着小女娃吩咐道:“囡囡,让你娘多做些菜。”
      “好的爹爹。”
      小女娃说罢,迈着小短腿出了门。
      目送女儿离去,马三狗满脸好奇道:“韩二哥,益都是甚么样的?”
      韩桢随口答道:“毕竟是一州郡城,肯定是要比临淄繁华不少,城中百姓足有十多万。”
      “恁多人!”
      马三狗满脸惊奇。
      扯了几句益都的见闻,韩桢问道:“寨中还有钱吗?”
      上次临走时,他给山寨留下不少钱,作为公款。
      “没了。”
      马三狗摇头道:“寨中百姓数量翻了一倍,给他们盖房子,购置农具、纸衣被褥已经花的七七八八了。”
      韩桢说道:“明日我让人再送十万贯来。”
      “韩二哥,用不着这么多,张先生他们盘算过了,最多三万贯就足够了。秋末粟米……”
      马三狗话音未落,就被韩桢打断道:“不单单是囤积过冬的粮食,我这次来,打算将松山岭架构重新调整一番,届时你等的俸禄待遇,也会随之提升。”
      几名文书闻言,心头顿时一喜。
      马三狗问道:“怎么个改法?”
      韩桢不答反问道:“眼下寨中吃的还是大锅饭罢?”
      “没错!”
      马三狗点点头。
      不管是寨中先前的逃户,还是后来加入的,手中都没有一粒存粮。
      甚至于,连农具都是山寨中的。
      这些百姓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开垦出来的荒田。
      可问题是,荒田没法立刻产出粮食,而且荒田头两年种不了粟米麦子,需得先种大豆养一养肥力。
      而大豆的种植时间是清明前后,也就是说,最快也要明年秋天,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粮食。
      这段时间,只能吃大锅饭,否则就得饿死。
      当初刚刚接手山寨时,韩桢定下的规矩是,一日两碗稀粥,自明年开始,田地改收租金,每亩地需交八成租子。另,自行开辟的荒田,需交七成租子。
      当初是当初,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整个临淄县都是自己的了,这些百姓也都是自己治下的子民,规矩自然也要跟着改。
 

0186【跟韩二哥学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