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装b的b。
      叶铭手机里也有,只不过好久没打开过了。
      点开热榜往下滑了几下,一个《如何看待b站作者‘滴滴答滴答的机械臂作品?和天才少年相比,谁更厉害一点?》的问题便瞬间映入眼帘。
      叶铭觉得脸一热,他赶紧拿着手机走到一旁。
      该问题才上热搜不久,只有几十个答案,但排最高的回答已经有了好几百个赞。
      “用什么看?用眼睛看。
      去看了一眼视频,该作者声称用一个月时间独立完成了一台六轴机械臂。全程不露脸,不配音这就不说了,我当他害羞。但无论是设计cb也好,还是码代码也好,全部没有过程,只是成品展示。
      当然,他倒是没忘了拍一下机加工画面。
      可问题来了,机械臂它需要的是机加工能力么?
      说赛博顶针都抬高他了,低配版手工耿吧。
      这年头,演都不演了。”
      叶铭深吸了一口气,心跳开始加速,同时点开该回答的评论。
      不出意外,二十几条回复,全是支持答主的。
      他咬了咬牙,继续滑到下一个答案。
      “利益相关,某985学校rc战队前成员,负责电控部分。
      可能大家对‘机械臂打乒乓球这一功能没什么概念,这样说吧,按照视频中展示的精度和能力,把乒乓球换成羽毛球,那它就是2015年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最亮的仔——2015年,电子科大的羽毛球机器人同样也是用的人眼双目视觉,强的一批,然后横扫千军。
      但请注意了,电科的机器人可不是拥有六自由度的机械臂!那只是一个自动程控车上装了一个三轴机械臂来挥球拍而已!
      所以,不相信该作者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可以在全面性上,超越羽毛球机器人的机械臂。”
      ……
      “你看,我之前说得我说没错吧?”副队长蒋勇亮见李东升也点开了知乎页面,在一旁把着椅子背笑道:“说了让子弹飞一会儿。”
      李东升眉头深锁,沉默几秒后长吁了一口气。
      作为一个大三学生,他也混知乎,而且他还知道,在知乎上面装逼的不可信,但喷人的……
      一般来说,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特别是高赞的几位还喷得有理有据。
      他也是从大一就开始打比赛的老rc战队成员,如今更是接过了队长的职责,自然知道什么功能需要多少工程。
      就拿b站那位做了机械臂的大佬来说,人家虽然用的业余时间,可前前后后搞了四个月——不要认为四个月的业余时间比不过一个月的集中时间,有时候做项目,做调试,都是需要灵感的。
      就更不用说机加工,打板,采购这些都是需要硬等时间的。
      所以,李东升也觉得,那位小号哥,不可能是一个人做出来的,最起码相关的算法和代码不会是他原创的。
      不然他怎么说了开源又不开?
      “嗯,没事,借鉴不成咱们就自己搞。”李东升很快便笑了起来,看了一眼时间后站起身来:“走走,咱们先聚餐!”
      作为队长,他当然要表现出斗志满满。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队长,抛球机器人的视觉定位和运动轨迹预测算法交给我吧。”
      李东升回头,只见叶铭握着手机,慢慢走了过来。
      他的脸上有些红。
      “你行么?”
      蒋勇亮望向这个才加入不到半天的新人,一脸的疑惑。
      虽然知道这家伙有讲给大三学姐讲考研数学题的能力,但这种“小镇做题家”能力,在工程领域,确实算不得什么。
      “我想……我应该能行。”叶铭深深地呼了口气,又缓缓呼出。
      此刻见所有人都看向了自己,他突然之间还有点紧张了。
      “你们说的那个做机械臂的小号哥……是我。”
      ——他来机器人战队,除了任务,还有就是为了利用战队里面的资源。
      譬如边上的3d打印机,以及一系列的工具和仪器设备。
      再说了,那台乒乓球机械臂,本来就是他亲手做出来的。
      从设计到代码,从机加工加工到组装打磨。
      他家里,本来就是在镇上开机加工作坊的!
      就算没有系统,他也在三年前就学会了车螺丝了!
      他有什么不敢承认的?
      wa

第4章 不演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