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1章 朕掌握了大汉的喉舌(一更)[2/2页]

朕非汉废帝 凌波门小书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了许多对名利的炽热。
      恐怕,在有意无意之中,蔡义已经将自己归到了“帝党”当中了。
      蔡义站了起来,来到了霍光刚刚离开的那个位置,用一种高亢的声音说道:“陛下此举有上古贤君的风范,哪里是齐威王可以比的呢,老臣认为这《长安月报》定能起到广开言路的作用,获得百姓称赞的。”
      “蔡卿这么说了,那么朕也就放心了。”刘贺点了点头。
      霍光是三公,蔡义是三公,还有一个三公是接替杨敞的丞相任宫。
      任宫五十多岁,在最近的几任丞相当中,年龄最小,资历最轻,而且刚刚上任,还谈不上威望不威望。
      但是过场还是要走的,天子怎么能冷落当朝的丞相呢?
      “朕的这第三个目的,就是想通过这《长安月报》,让更多的百姓能了解到朝堂是如何施政的,施政之前让百姓有所知,施政之时让百姓有所见,施政之后让百姓有所思,政令定然更加通畅,任卿,你是百官之首,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任宫还从未在朝议上被天子点名对奏,虽然他是霍光的死忠,但是此刻仍然有些激动,连忙就站了出来。
      天子的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回答,因为大将军刚才已经发表过意见。
      既然大将军都对此事赞同,自己也没有意见反对。
      “回禀陛下,微臣觉得此举甚好,以后朝廷下达政令的时候,可以提前通过《长安月报》公布,让百姓提前知晓,先观民意如何,朝堂借此可以获得一个转圜的余地,微臣以为,不只要有《长安月报》,其余各郡国应该也要有各郡国的月报。”
      这其貌不扬的任宫果然不简单,不仅紧跟着霍光表达了观点,更是猜到了刘贺的想法,顺水推舟拍了一下刘贺的马屁。
      虽然立场不同,这让刘贺觉得非常受用——天子也喜欢别人拍马屁。
      投桃报李,刘贺自然要夸奖几句对方:“丞相不愧是百官之首,居然想到朕的前面去了,兴办郡国报,也是应有之意,但是现在难免有些操之过急了,等《长安月报》的事情理顺之后,再陆续在各郡国推开也不算迟。”
      “诺!”
      在刘贺的“坑蒙拐骗”之下,办《长安月报》这件事情,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就在朝堂上获得了朝臣们的全部认同。
      这是门下寺的太学该管之事,在朝议上通过之后,甚至都不用再经由霍光和尚书署审定,就可以直接推行。
      相比于十五万汉军出征的这“头等大事”,这写在薄薄一张宣纸上的《长安月报》显得弱不禁风。
      经不住风雨,经不住水火,更经不住刀剑……但是却可能构成最坚韧的“民心”。
      天子刘贺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大汉帝国的喉舌。
      此刻可能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不久之后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是今天第一更,十五分钟第二更!
      (本章完)

第271章 朕掌握了大汉的喉舌(一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