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氏摇头道:“不,我们不留在永新,本来在北凉人打进来之前咱们就计划明年初搬家,长宁说要去一处大一点的地方,也方便他读书,住着也容易些。”
杨海达听说后更加确定道:“这一路我跟定你们了,你们到哪儿我就到哪儿,也想去大城市见识见识。”
柴氏想起了长安昨天说的话,柴氏看杨海达的目光自然也就变得有些不一样。在她看来杨海达长得挺周正,又有一技之长,将来再落魄也不至于吃不起饭,要是秋月跟了他的话应该也能过上安定的日子,只是眼下不适宜谈此事,因此她便和杨海达说:“好啊,你和我们一道,有你照料我身体,我也就不怕什么了。”
荣家兄弟去附近的镇上赶集,回来时多了一辆骡车,骡车上堆了不少东西。
柴氏见了自是心疼钱:“弄这么大一辆车回来,只怕要花不少钱吧?”
长安道:“没事的,咱也用得上。”
兄弟俩将那一大堆的东西都搬上了骡车。村里其他人有不少羡慕的,以前同在溪口的时候,大有看不上荣家是个猎户又没田地,可如今见荣家也遭了难,却依旧能买得起骡车。
柴氏见跟着兄弟俩的那些村民们又回来,她诧异道:“不是说他们打算找地方安顿么,怎么都回来呢?”
长宁道:“哪有那么容易就安顿下来了,没处落脚,这边的人也不接受这些外来者。没屋子住,没地种,没有那么容易。”
柴氏听说后点点头道:“看样子是很艰难。”
秋月说:“他们就不该跟着咱们上路的,溪口再怎么不好他们也能重建家园啊,背井离乡要受多少苦。”
长安说:“你以为那些地是他们自己的啊,不都是地主老爷的,他们也只是佃户而已。”
跟着他们出来的这些村民也是可怜,家里或多或少都受了灾难。柴氏是个心慈的,她也总是想着法子去接济这些人。大家都感念荣家的恩德,纷纷表示荣家人到哪他们就跟到哪。
之前既然答应了要带着他们一道,也没有半路抛下他们不管的道理,因此虽然有了骡车,但他们走得也不快,有受伤走不快的,荣家兄弟也请上了骡车。
长宁听见家人的这些讨论,他道:“可没你想的那么容易,咱们这些人没钱没势,随便到一个地方没屋子可住,没地可种。这边的人对于外面来的人可是排斥得很。大概也是怕和溪口同样的遭遇吧。”
柴氏听说后点点头道:“看样子是很艰难。”
秋月说:“他们就不该跟着咱们上路的,溪口再怎么不好他们也能重建家园啊,背井离乡要受多少苦。”
长安说:“你以为那些地是他们自己的啊,不都是地主老爷的,他们也只是佃户而已。”
跟着他们出来的这些村民也是可怜,家里或多或少都受了灾难。柴氏是个心慈的,她也总是想着法子去接济这些人。
“要不是遇见荣家的各位好心人,咱们只怕也活不下去了,多谢各位救济。”说话的这位之前是溪口的里长。
荣长安说:“我们能力有限,一路上还不知要遇到多少事,大家相互照应吧,要是一时我们也照应不过来的,还希望各位别胡乱怪罪就成。”
村民们纷纷说:“怎么会怪罪荣家的各位。”
荣长安觉得他有必要将这些话先说清楚,免得日后稍有什么地方不如意又怪罪到荣家头上来。
有了骡车后倒方便了许多,长安、长宁先请了柴氏上车,秋月腿脚不便也被请上了车。他们兄弟俩轮流驾车。
只是虽然有车,不过后面跟着这些落难的村民也不可能走得太快。秋月脚上的那些水泡用过杨海达给的药后也恢复得不错,两天后也不怎么疼了。再有这两天里有了骡车,一天下来,很多时间都呆在车上,走路少了,体力总算是慢慢恢复了过来。
“大哥,照着咱们这样慢的进程,要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
长安看了长宁一眼,他说:“长宁说的那里我也没去过,所以你问他吧。”
长宁知道让秋月受苦了,他有些歉疚说:“大概二十天的样子吧。”
“二十来天?还真是漫长,我从没走过这么漫长的路。”
一旁的柴氏和秋月道:“几年前一次搬家,咱们可是在路上耽搁了差不多两个月。你怎么不记得呢?”
秋月哪里有印象,她摇摇头。在二十一世纪交通异常发达的时代,两天时间就能让你到达任何一个国度。实在不敢想象只靠双腿走二十来天是什么样子。
第二十章 逃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