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笔的手还是有些发抖,她似乎不能很好地控制。长宁在一旁指点道:“你先身体坐正,别慌。”
      秋月小声答应道:“哦。”
      身边有人盯着,心里还怪不自在的,秋月只能在长宁的注视下手指有些颤抖,一笔一划写下了一个‘荣字。
      长宁摇头说:“长进不大,然后接着写你名字后的两个字,你可还记得?”
      秋月又接着往后面写,她的手依旧不怎么能控制好手里的笔,写出来的字自然也称不上好看。
      长宁见她把后面的字都写出来了,他知道不能对秋月要求过高,总归来说名字是会写了,不过距离写得好看还很遥远。
      秋月见长宁盯着她写的字瞧,她有些心虚地问了句:“要重写吗?”
      长宁将那张写了字的纸放下,然后从面前放着的书籍中抽出了一本给了秋月:“翻到第四页,将上面的字念给我听。”
      秋月乖乖答应,她低头翻书,很快就找到了第四页,上面的字体倒不小,繁体她也认得,因此照着就读“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因为字大,这一页上面就只印了这些字,她见长宁没有开口,就继续翻页读下去“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接连读了四页,长宁终于开口了:“行了,今天就先读到这里吧。”
      秋月听到他这句话绷紧的神经才得到了放松,感觉像是又回到了学生时期,她被老师抽背。好再不是让她背,只是让她读。
      “你累了,回去休息吧。”长宁的声音有些暗哑。
      秋月听说便起身往外走,长宁背过身去,他放在桌上的手有些颤抖,好一阵都无法平息。
      第二天依旧天不亮,荣家一天的生活就拉开了序幕。荣远山今天依旧要去瓦窑上帮工,他走之前和柴氏说:“你今天别出去了,留在家吧。”
      柴氏道:“我如何不能去?”
      “你的身板受不起,这些苦也不该你们娘们儿来承受,长安今天要去码头扛麻袋。我们爷俩一天下来总能攒几个。你留在家,现在家里可添不起病人。昨天回来之前我就和老肖说好了。”
      在丈夫的强硬下,柴氏被留了下来。
      荣远山走后,长安也离开了家,长宁也跟着出了门。家里就剩下了母女二人。
      在瓦窑上帮忙拉了几天的泥巴,柴氏确实有些受不住,一躺下浑身都在痛。可是让她闲也闲不住,便收拾出了一些针线来做。
      秋月忙完了家事,见母亲坐在堂屋里在纳鞋底,这副情景她有多少年没见了。
      “你没事的话过来帮我缠线吧。”
      秋月乖乖上前去帮忙,做了一阵,她突然问道:“阿娘,我要不要去给大哥送饭呀?”
      柴氏说:“不麻烦么?他自己会解决的。”
      “昨天我见那些下苦力的都舍不得多花钱,宁肯饿着肚子,或是啃又干又硬的饼子。本来就做的是苦活,再不吃饱的话哪里有力气……”
      秋月这样一说,柴氏觉得有道理,她说:“隔了好几里地,你一个小姑娘怎么去?”
      秋月说:“我用走的,阿娘放心,我识路的。走快一些应该能将饭菜送到。”
      “要遇上郑老二怎么办?”
      “我才不怕他……”后来秋月又改口道:“我远远看见了,扭头就跑,他瘸腿呢,追不上我,我也不怕他。”
      秋月的话让柴氏笑了起来,后来她也无奈地说:“你自己去准备吧。”秋月答应着,她放下了手里的麻线然后去灶下忙碌。前面野猪的那些杂碎还没有做完,她赶着弄了些来做了一份杂碎汤,又赶着做了几个葱油饼。地里自己种的小葱,从货柜里拿的五香粉,加在了面粉里面烙成饼,只闻气味就很有食欲。
      葱油饼用草纸包了几层,杂碎汤放在一个小陶罐里,然后将两样东西放进了竹篮。
      她提了这些东西就出了家门。今天连牛车都没得坐,只能走路。秋月走得又急又快,就想早点将这些东西送到她大哥手上。
      走了不到两里地,秋月觉得腿酸,想要找地方歇歇脚,可又怕误了正事。
      就在她有些走不动道的时候,听见了后面有车轮驶过地面的声响,她扭头一瞧,却见是一辆驴车,她赶紧招手,那驴车便停下了。
      车子停下后,里面的人撩了布帘,探出个脑袋来问她:“秋月,你要去哪里?”
      秋月见是给她看病的杨海达,她心中一喜,心道天助她,忙问:“杨大夫,你上哪里去?”

第七章 无法平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