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什么名家士子、儒家大贤之类的,可以用来当装裱画,但绝不可以付以重任,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能流传千年,还是很有道理的。
当上皇帝以后,可以在朝堂上用异论相搅的方式,来巩固权力,但绝不可本末倒置,权术终究只是权术,阴谋诡计上不了台面,一定要堂堂正正的出招。
对于日渐庞大的藩王势力,要提前做好准备,等到老爷子御驾归天之日,也就是那他们下手开刀之时。
……
诸如此类的言论,朱桂滔滔不绝的讲了一大堆,很多话,就算他已经尽量与这个时代结合,但听起来还是那么惊世骇俗,让朱标脸色大变。
毕竟,如今大明最主流的思想,便是儒家的仁义道德,朱桂这种赤裸裸的利益思想,让朱标一开始颇为有些不适。
不过听到后来,朱标也开始不住的点头。
在他看来,朱桂的这番话,虽然很是露骨,却几乎是直指核心与本质,让他仿佛拨开了眼前的迷雾,将很多事情与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
“十三弟,你说的很对,就是这个道理,我终于明白了。”
“哎,没错,就是你说的这个意思,原来如此,我懂了……”
随着朱桂不断给他灌输各种现代化的思想理念,朱标几乎一直在大呼小叫,心中震惊至极,对自己这位十三弟,更是佩服到了极点!
在他看来,朱桂简直就是自己的及时雨!比什么大儒大贤都厉害!
朱桂见他如此,也乐得多说一些,反正这些话虽然有些犯忌讳,但朱标这个人心地善良,与自己关系更是极好,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反而能够很好的排解朱标心中的压力。
兄弟二人彻夜长谈,把臂言欢,精神矍铄。
……
等到第二天,朱标才依依不舍的从朱桂这里离开,他红光满面,心中压力已然一扫而光,对朱桂更是感激万分。
经过整整一晚的聊天与沟通,他终于懂得了许多过去从未了解的道理,也对接下来该如何去做,有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感觉身上那副沉重的担子,也减轻了不少。
“十三弟,你就瞧好吧,接下来,我可要大干一场了!”
看着信心满满、壮志踌躇的朱标,朱桂笑而不语,就是要你这份干劲,要不然,我昨晚说那么说话,岂不是全白费功夫?
时间一晃而过,朱标来到居庸关,也差不多有一个多月时间了。
前后总共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居庸关这数百里长城,便已经修缮的差不多,大体可以宣告完工了。
从修缮的计划进度表上来看,几乎所有的计划,都是不折不扣的完成,毫无拖延与出错。
朱桂与朱标、徐达三人花了数日时间,在长城上各处检视,也没查出任何问题来,所看到的情景,反而让朱标与徐达十分感叹,觉得这长城实在修缮得太好了。
而且这速度简直快到了极点,几乎让人感觉有些恐怖,纵观历朝历代,从来就没听说过这种事。
朱桂心想,这算什么,若是以后世的基建速度,估计连一个月都不要,这数百里长城就已经被修缮得牢不可摧了……
朱标自从上次与他深谈过后,便一直停留在了居庸关这里。
尽管朱元璋来了几回信,他也不回金陵去,反而就在这里处理起朝政来。
他是大明储君,又是监国太子,百官所上的奏章,全都是要给他过目审阅的。
朱标不光是自己看这些奏折,遇上疑难不决的,他还会拉着朱桂一起商量,最终得出结果后,再发往金陵。
因此,这两个月,金陵与居庸关之间的驿站,简直快要忙疯了,每天都有无数封奏章、密折,通过这两地的驿站进行传递,搞得驿官们叫苦不迭。
朱标却乐在其中,他甚至觉得,这样也挺好,有朱桂与自己一起商量,仿佛什么事情都不再难办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谈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