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意思?难道一定要对外发动战争,才能让大明百姓过得更好吗?”
“儒家圣人说的有什么不对?内圣外王,关爱百姓,体恤民力,止战止戈!”
“泱泱中\/华,经历了战乱以后,本来就应该要休养生息,而不是再继续对外战争!”
他喘着粗气,眼睛变得一片血红,瞪着朱桂,神情竟然带上了几分狰狞。
朱桂看到他这幅模样,反而笑了起来,他挥手让闻声进来的仆人都退下,亲自拉着朱标来到一旁坐下,又给他泡了一杯清茶。
然后这才微笑着说道:“大哥,我以前总觉得你性子有些软弱,脾气过于温和了,不过今天看来,你也是会发脾气的嘛,哈哈。”
被他这样一说,朱标的情绪也缓和下来了,不再那么激动。
他双手捧着茶杯,一脸苦笑:“十三弟,你莫要再取笑我了,唉,我是真的心中着急啊……”
朱桂知道,这场谈话的火候已经差不多了,于是他便正色说道:“大哥,我为什么会主张对外扩张,除了刚才那几个原因以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如今大明百姓生活还很艰辛,还没有到可以对外讲仁义的时候。”
“我知道大哥你自幼便接受儒家教导,受他们影响很深,当然,儒家思想也有可取之处,对于治国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但他们过于守旧了,或者说,过于讲究所谓的仁义道德、善良恩义,这种思想,是很危险的。”
“假如大明百姓生活安逸,财力富足,国强民盛,那当然可以将仁义道德这一套给捡起来,对外输出,统合中\/华文化圈子。”
“然而仓廪足方知礼节,衣食足才知荣辱,这些思想,都应该要等到大明真正强盛之时,才能开始推行。”
朱桂想起后世人总结出来的那些经验教训,言辞恳切的对朱标说道:“只有对自己的百姓们讲究仁义,那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仁义。”
“你若是对外人还讲这一套,别人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说不定还会将你当成傻子,到头来反而把自己家中搞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
“真正的仁义道德,应当在自己家中日子安康、生活富足,以及和平无战事的时候,再去对外面的人施恩,笼络人心,这样才是真仁义。”
“否则的话,那就成了死要面子活受罪,到最后既丢了面子,家里也遭了大罪。”
他看着朱标,轻声说道:“大哥,你不会想要做这样好面子的明君吧?”
朱标如遭雷殛,顿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当然不会!”
朱桂笑眯眯的对他说道:“我想你也不会。”
然后他话风一转,故意压低了声音说道:“其实吧,这个主意虽然是我出的,但却是父皇最终做的决定,大哥你可知道为何?”
朱标犹疑着说道:“这,我倒是不知……”
朱桂温和一笑,慢条斯理的说道:“大哥,你向来以仁德宽厚示人,对属下臣子也十分优容,在朝政处理方面也十分体恤百姓,仁义之名早已传遍天下。”
“大明朝野之间,天下各地的百姓,都对你这位储君寄以厚望。”
“将来等你继位以后,注定是要成为一代明君,名垂青史的。”
“这种对外扩张、以霸权压人之事,肯定会有不少人对此表示质疑,甚至会招来一片骂声,岂能让你来做?”
“老爷子定然是一力揽下,自己来背负这个残暴不仁的骂名。”
“让你能够顺顺利利的去当一位好皇帝,做一位仁德的明君。”
朱桂看得很清楚,朱元璋在得了他的建议以后,就是想趁着在位的这些年,将周边的这些国家势力全都一一打服,为日后朱标执掌大明,创造出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来。
老朱此举,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听到这里,朱标颓然坐下,忍不住泪流满面。
第一百五十六章 作茧自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