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他们这样进学受教育的机会,而不是像普通学塾那样,一旦学不进四书五经,就会直接让你打包回家。
在这里,绝对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学不会四书五经?不要紧,来试试农学看看吧。
对农学不怎么感兴趣?那也没关系,试试墨家学说如何?
对墨家也不感兴趣?没事,还有医学、商学……
大同学府前后设立了上百门课程,总有一门是适合你的!
这让学子们,如何能够不对朱桂感恩戴德?
很快,在朱桂勉励过这些学子以后,除了被他挑选留下来的那几人,其他学子全都被他打了个包,派人护送去了金陵。
朱桂给了这些学子一个面见朱元璋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可以直接在老朱面前展示自己。
至于老朱接下来会怎么安排他们,那就用不着朱桂来操心了。
而且他也不想管这事,以免老朱又要犯疑心病。
……
在这些学子启程以后,大同学府逐渐变得安静了许多。
不过朱桂也没闲着,经过这一年的观察,大同学府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的,他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对整个学府都整改一下。
而且有些教师,也需要再重新进行培训,以便于来年更好的给学生们授课。
毕竟,随着第一年学子顺利毕业,并得到朱桂向朝廷的推荐,整个大同府几乎全都沸腾起来了!
就连周边封地的学子们,也纷纷赶来,到处打听,如何才能进入学府内上课学习。
他们谁能想到,从这大同学府结业出来,竟然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呢?
大明的科举毕竟只考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三年才考一次,录取的士子人数也不多。
千军万马过这一条独木桥,许许多多的学子,是压根就没有什么机会的,就算想要报效大明,也是毫无办法。
现在大同学府给他们指出了另外一条光明大道,顿时让这些人喜出望外,对朱桂更是感激涕零!
如今在大同府内,随处可见到处赶来的外地学子们,人声鼎沸,文华意气。
因为再过一段时间,大同学府就要正式开始招生,录取第二批学子了,他们可不想再错过机会。
就在朱桂忙的不可开交之时,还没过一个月的时间,他便收到了朱元璋从金陵发来的旨意。
这道旨意语气相当温和,讲的也很直白,但其中那股急切之意却跃然纸上。
“十三,你速来金陵,俺有些事情想要当面问你,哦对了,记得带上你最新发明出来的那些东西,一起过来。”
朱桂在接过旨意后,有些无奈的对身边的徐妙清说道:“父皇这是压根就不准备让我好好休息啊。”
“清儿,你瞧瞧,这又是速速赶去,又要带上新发明的东西,简直就是像老师在检查作业一样么。”
“我才回来多久,就又得赶回金陵去……”
徐妙清抿嘴而笑,将战战兢兢的内侍给打发走以后,这才笑着对朱桂说道:“桂哥哥,瞧你说的,差点把来传旨的内侍都给吓到喽。”
朱桂不以为意,这点言语压根就不算什么,老朱才不会计较呢。
他骨子里现代人的思维根深蒂固,因此对于皇帝也没有现在人的那种畏惧感,不过朱元璋反而很喜欢这一点,觉得朱桂这样才是真性情。
他其实内心并不怎么想去,毕竟大同府这里还有许多事情要忙,自己又刚刚才给老朱送过去一批学子,大明军队如今也是形势一片大好,哪有这么多事。
不过他仔细想了一想,最终决定还是立即启程。
毕竟,从老朱这道旨意来看,那些新发明的东西倒是其次,更多的像是他遇到了什么大难题,自己确实有必要去看一看。
第一百五十章 大同学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