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朱元璋吩咐道,二虎听了一愣,没想到代王竟然得了这么一份赏赐,他躬身领命,刚准备转身去传令,却又被朱元璋给叫住了。
“哎,俺觉得这样还是不太妥当,是不是太小气了些?二虎,你说呢?”
二虎也不回话,只是面无表情的站着,他深知朱元璋的脾气,这种情况下自己还是不要说话为妙,难道真的说“陛下你是小气了点”?
朱元璋又来回转了好几圈,再次拿起书案上的奏折看了一遍,又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最终下定了决心。
“嗯,小十三如此敬爱他的兄长,为此出谋划策,苦口婆心,俺这个当爹的,也确实不能太小气了。”
他自言自语,随后便重新定下了赏赐:“二虎,命内帑拨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宫中那些贡品绸缎,各取一千匹,全都赐予代王府!”
“另外,再许代王府护卫军规制扩增五千人。”
二虎原本面无表情的站在那,结果朱元璋这番话刚说完,他顿时大吃一惊,脸上表情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陛下,你刚才或许是小气了点,可这回,你好像又太大方了吧……
一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还有一千匹绫罗锦缎,这可真是好大的手笔。
大明建朝至今,还从未有过皇子得到如此的厚赏,就连朱标身为太子,也未曾有过这样的殊荣。
这些赏赐加起来,怕不是得有好几十万两银子了,要知道大明去年一整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才数百万两而已。
这份赏赐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尤其是朱元璋还允许代王将护卫军规模再扩增五千人马,原本代王府上的护卫军队规模就不小,再一扩充,代王府上可就有了一支人数逾两万的精兵!
这对于其他被削减了护卫军的皇子们而言,简直是一件难以想象之事。
“二虎,你再传一道俺的口谕给十三。”
当二虎再次转身准备去传令时,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认真想了想,又开口说道:“告诉十三,让他放宽心,只管放心大胆的去做事就行了。”
“俺之前答应他的事,不会变的。”
“他在学府内开设的那些杂学课程,俺也一并同意了,只要能搞出点名堂出来,能为大明培养出人才,那就行了,说明他的这种方法是最好的。”
在朱元璋看来,儒学和杂学其实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他从小也未进过学堂,对这些学派之争没有什么特殊的看法,反正只要能对大明有用就行了。
只不过如今大明重视科举,因此儒学才会成为显学,为朝廷所尊。
假如这回朱标开设的学府,真的能培养出可用之才,那就说明朱桂的方法是有效的,说明杂学也同样有用,他就会考虑在大明各地推行开来。
因此,他特意下达了口谕,让朱桂放手去做,不必担心。
即使出了什么问题,他也不会怪罪朱桂,用大明皇帝的身份来为朱桂兜底。
二虎领命而去,他为朱元璋对朱桂的看重而感到十分震惊,看来,这一次太子去了大同府以后,代王殿下在其中出了不少力啊……
在二虎走了以后,朱元璋始终坐在椅子上,微微闭着眼睛,整个人像一座雕像一样,沉默不语。
许久之后,他终于睁开了双眼,似乎已经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整个人身上顿时散发出一种凝神夺魄的威势来,“来人,笔墨纸砚伺候!”
外面的太监和宫女连忙进来,奉上文房四宝,朱元璋手执御笔,略一思考,便写下了一道惊天动地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鉴于皇十三子聪慧贤能,颖才具备,有经天纬地之才,秉治国安天下之志,事手足甚亲,今加封其为吴王,爵位世袭罔替,钦此!”
此旨一出,立即在朝野之间掀起了滔天巨浪!
第六十九章 太子朱标的变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