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想到这里,便感到有些微微头痛。
朱元璋已经开启了闻风奏事,本来朝堂上就是多事之秋,若是接下来再推行新政,只怕大明从此就要多事矣!
朱标心中十分无奈,早知道这样,自己就不应该多嘴,不应该向十三弟询问什么治国之道。
现在可好,治国之道是问出来了,可这后果,让他心里有些接受不了。
“十三弟,为兄有些后悔了。”
朱标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对朱桂说道。
“早知如此,我就应该拿了你的礼物,直接在大同府玩上几天就回金陵去。”
“眼下搞出这么一桩事来,我却进退两难了。”
朱桂抚掌大笑,“哈哈,太子哥哥,你这就是在说笑了。”
他意味深长的说道:“你是名正言顺的大明储君,身负天下人之众望,为何做事要瞻前顾后、束手缚脚?”
“平定乱世需要枭雄,治理盛世则需要明君,而你就是老爷子亲手选定的未来明君。”
“老爷子为你打下了如此良好的基础,正等着你日后将其发扬光大呢,你这种想法,可是要不得。”
朱桂心里很清楚,朱元璋的这些儿子中,唯独只有一个朱标是合格的,其他那些歪瓜裂枣,都是烂泥扶不上墙,全是些坑人的货色。
包括后来的永乐大帝,现在的燕王朱棣,也同样如此。
至于那坑死人不偿命的建文帝朱允?桑?蔷透?硬挥盟盗恕?
只有让朱标成功登基,才能震慑住其他藩王,才能稳住大明朝政,方便自己悠闲的享受富贵生活。
所以他才会提点几句朱标。
朱标听了他这一番话以后,虽然心中依旧有些忐忑不安,有些忧虑,但还是感觉轻松了许多。
“十三弟,你觉得若是推行驿站改革和征收商税这两项新政,大概能增加多少收入?”
朱标心情放松之下,又想起了朱桂此前说的金钱数额,心中微动,于是便赶紧询问。
朱桂想了一下,便说出了一个数字。
“起码三百万两吧。”
三百万两?
朱标顿时大吃一惊,怎么会这么多?
要知道,大明朝去年一整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才七百多万两而已,连八百万两都不到。
只是推行两个新政而已,便能增加如此之多的税收?
朱标简直有些难以置信。
“十三弟,你这数目,是说错了吧?怎会有如此许多?”
无论是改革驿站,还是征收商税,在朱标看来,效果肯定是有的,但也不至于能够收到这么多钱吧?
这笔金钱的数额,也未免太惊人了些!
经过这几日的沟通,朱标对朱桂的话其实还是比较信任的,他在心中暗暗思索,莫非自己是小看了这些商人们的财力?
这两项政令中,改革驿站应该没有太大的利益,那就只有征收商税这一项了。
可是单单征收商税,难道就能收上来这么多金钱吗?
以往朝廷征收的商税,也就几十万两而已,这其中的差距可大了去了。
朱桂笑着说道:“这个数字,我可能还说少了一些。”
“要是一切顺利的话,或许四百万两,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朱桂看来,大明朝的商人们都是潜力股,只要驿站经营得当,日后别说是四百万两了,再翻个几倍都没问题!
要不然当年的沈万三是怎么来的?大明像他那样的大商人,多着呐!
朱标这回直接就被惊得站了起来,“十三弟,你说话可要谨慎些!你可知我大明去年财政收入才有多少?”
“四百万两,已经是去年收入的一半了!”
朱桂则是淡定的对他说道:“太子哥哥,要不我带你去看一下大同府的这些商人?”
“看过这些人做生意,你就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说了。”
第四十三章 乱世当用重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