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次朝廷收税,更多的是向商人们收税,而非是向百姓收税,并不会加重他们身上的负担,百姓们也不会因此有什么怨言。”
“毕竟百姓们最多邮寄信件而已,邮票是很便宜的,正常快递少量货物的话,也不会收税。”
“而针对商人们运送货物,收取的费用也不会太多,那他们又为何要骂呢?”
朱标想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
朱桂又继续说道:“商人们通过民驿来快递货物,其实算起来还是他们占了便宜。”
“要知道,民驿其实就是朝廷驿站,通过驿站来运送货物,安全性自然会大大增加,是非常有保障的。”
“既然安全性得到了保障,那么朝廷收取一些费用,自然也是很合理的了。”
“商人们都是脑子活泛的精明人,这个道理,他们会想通的。”
朱标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现在觉得朱桂说的这番话非常有道理。
这笔费用,朝廷是应该要征收的,而且必须征收!
“不过,十三弟,还有一个问题。”
朱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假如按照收入来收取商税的话,万一那些商人们有所隐瞒该怎么办?”
将心比心,朱标认为这个政策一旦开始推行,肯定会有一些不法商人将自己的收入藏着掖着,试图逃避税收。
对于他这个问题,朱桂表示一点都不麻烦。
“很简单,查账就行。”
查账?
朱标有些愣神,这账恐怕不太好查吧?
“等到民驿和商税推行以后,朝廷务必要派出精干人手,定期对于那些商人进行查账,而且必须是仔仔细细的严查!”
朱桂太了解这些商人的本性了,无奸不成商,大明的这些商人们,偷税漏税个个都是一把好手。
“当商人们通过民驿运送货物时,驿站必须要为这些货物单独记账,等到朝廷派人查账的时候,再将两边的账目进行对比。”
“但凡有一笔金额对不上的,就要严格查询、严厉处置!”
“对于征收商税,必须要花大力气、用重典才行。”
听到这里,朱标脸上不由自主的带上了几分担忧之色。
大明的商人们虽说地位不高,但影响力却并不低。
根据他这几年的经验来看,朝堂上的官员们,身后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大商人的影子。
朱元璋对此也有些忧虑。
“十三弟,倘若按照你这个方法去征收商税的话,说不定会闹出什么大事来的,大明上下都会有可能产生动荡。”
朱标不无忧虑的说道。
朱桂顿时笑了,“太子哥哥,你方才还在问我,如何能够让大明变得更加强盛,这会儿怎么反倒优柔寡断起来了?”
“只有大明朝强盛起来了,底下的百姓或者是商人才会变得富足起来,才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些短短的阵痛,都是有必要的,无需过于担忧,只不过是小小的波动起伏而已,不会对大局产生什么影响的。”
朱标性格宽厚,这是个优点,但同样也是个缺点。
他坐在院内,认认真真的考虑着朱桂这个办法,思来想去,始终还是下定不了决心,心中依然有些担忧。
“那要是有人闹事又当如何?”
朱标担忧的问道,朝堂上御史言官可不少,一旦出现大的风波,肯定会争相上书。
若是民间商人们带头闹事,朝堂上再推波助澜,那岂不是要将朝廷给骂得体无完肤,颜面无存?
毕竟这也算是朝廷从商人们手中拿钱,一旦政令出现问题,肯定会招来许多人不满,进而攻击、甚至责骂推行政令的人。
朱桂却显得胸有成竹。
“谁敢闹事,那就杀谁!”
第四十二章 增加商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