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上,才对朱桂另眼相看。
毕竟,朱桂所发明的那些新事物,不仅能让大明的黎民百姓日子过得更好,也能对大明的统治和延续,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
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这是朱元璋心中最看重的两个方面。
“正是因为十三弟的能力出色,掌握了如此多的秘术,他才会引来这些宵小们的窥探,才会导致这次刺杀的出现。”
“十三弟目前的情况,就好比稚童持金行于闹市之中,周围全是不怀好意之辈,群狼环伺,虎视眈眈。”
朱标向朱元璋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朱桂此时的处境其实已经相当危险了。
“小儿持金于闹市?”
朱元璋听到这里,却是微微一怔,他想起奏折中曾提到,朱桂身上穿了一件刀枪不入的内甲。
日后他得问问小十三,这种内甲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因此,儿臣以为,朝廷除了要严厉追查此事的幕后主使以外,还要针对十三弟的安全想一个万全之策。”
朱标将自己深思熟虑以后的两个方法,全都说了出来。
“其一,让十三弟将现在所有的秘术都交给朝廷,无论是新盐还是火枪,又或者是商队、粮种等等,只要是他所想出来的新鲜事物,一应俱全,都上交给朝廷。”
“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分散其他人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再将目光放在十三弟身上,十三弟也可以缓上一口气,不至于再陷入危险之中。”
朱元璋听到这里,情不自禁的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
让十三把那些东西全都上交给朝廷?
这个方法听起来似乎还算不错,但他细细一想,总觉得有些不太靠谱。
这不相当于劳资从自家儿子手中抢东西么?成何体统?
再说,十三那个脑子里,肯定还藏着其他新鲜东西,眼下看见的这些,在朱元璋看来,应该还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这个嘛,似乎有些不太妥当,再议,再议吧。”
“标儿,你再说说第二个办法。”
朱标也不气馁,继续说道:“其二,那就是父皇您亲自下令,让十三弟回到金陵来,由朝廷来保护他的安全。”
朱元璋顿时摇了摇头,朝廷派人保护倒是没什么问题,可让十三回金陵来?
这肯定不行。
自古以来,哪有已经就封的藩王再回来的?除非是犯错被召回圈禁之类的……
看到朱元璋对这两个办法都不满意,朱标也不免有些着急,他诚恳的劝说道:“父皇,十三弟现在越是能力出众,越是表现出厉害来,就越容易遭遇危险,那些不怀好意之人,是不会坐视十三弟这样继续下去的。”
“十三弟现在就是那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一次针对十三弟的刺杀没能成功,说不定下一次,来的刺客还会更多,十三弟也就更加危险了。”
朱标对于自家这个弟弟,还是颇有好感的。
因为朱桂此前做的这些事,都是在帮助他传播名声、建立威望,使得原本已经有些声势不彰的他,近来的情况已经好转了许多。
朝野之间,对他这位太子,也是更加敬重了。
而这一切的原因,在朱标看来,都应该归功于朱桂。
因此,对于朱桂的安危,他这位太子心中是极为关心和重视的。
朱元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沉思不语,周围寂静无声,全都不敢打扰他的思绪。
“标儿你这两个办法不够妥当,全都是治标不治本,流于表面。”
“朕已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此事的幕后主使,严加惩治,震慑群小!”
朱元璋停下脚步,脸色凝重,说出了他最终的决定。
“朕决定,从即日起,开启闻风奏事!”
第三十三章 朱元璋震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