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衣卫遍布天下,监察万事,因此朱元璋很早就听到了这些流言。
一开始他还只是付之一笑,心想,小十三也真是倒霉,偏偏赶上了这种事。
毕竟朱元璋曾经微服私访过,大同府更是安插了许多锦衣卫,他对朱桂还是非常信任的。
然而随着流言逐渐转变为谣言,愈演愈烈以后,朱元璋的内心里面,也开始产生了一些危机感。
这些谣言说得像模像样,有声有色,仿佛朱桂明天就要夺取太子之位,然后开始争夺皇位一般。
不过朱元璋在经过查看情报,并且进行了一番深思熟虑以后,他内心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对这些谣言根本不做理会。
于是,不管谣言如何变化,但在大臣们看来,朱元璋却始终稳如泰山,丝毫不动声色。
然而,朱元璋在谣言下巍然不动,选择了相信朱桂,可那些拥护太子朱标的大臣们,包括一些领兵的将领们,心中却开始对朱桂逐渐怀疑起来。
……
大同府。
朱桂根本没有去管那些谣言,他很清楚,随着朱元璋颁布新的律法,也开始在大明各地实行分田以后,这些糟心事肯定是免不了的。
那些被妨碍到了自家利益的达官贵人们,还有许多贪官污吏,在这段时间内,肯定会变着法子往他这个领头人身上泼脏水、耍手段。
而且这些谣言肯定会越来越夸张,那些人必然会拼命损害他的形象,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起到他们心中想要的效果。
但朱桂心中一点都不慌,完全无视了这些谣言,因为他心中自有底气。
再说了,他深知朱元璋脾气,知道朱元璋是不会对自己下手的。
因此,他专心致志的投入到了开荒分田,以及下发粮种这些事情上面。
“记住了,分田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来安排。”
“百姓们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你们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
代王府上,几名管事正在聆听朱桂的吩咐。
大同府城外的荒地,已经有许多地方被百姓们开垦了出来。
杂草燃烧以后的草木灰,全都覆盖在土地表面,再粗略的翻耕一遍,这就成了一片片可以种植的良田。
眼下,朱桂就准备开始为百姓们分田了。
同时,他也将自己特别选育出来的杂交稻种,还有其他一些杂交粮食的种子,都拿了出来,准备一起分发给百姓们。
这些粮种,在经过他的优化调整以后,种植方法和要求变得相当简单,但亩产收获,却将会是从前的十倍都不止!
亩产三十石,只不过是一个平均的水平线而已。
“你们也要经常下去各地检查指导,这些粮种虽然产量极高,但百姓们毕竟都是第一次种植,没有经验。”
“你们多去督导,百姓们心里面才会有底,不会慌乱。”
几名管事恭恭敬敬的接下了命令。
在安排好大同府内诸多事宜后,朱桂随后便让王府上派出一队亲卫,护送着这些粮种和种植方法,赶赴金陵,交给朱元璋和太子朱标。
这件事,可绝不能拖延。
毕竟,朱桂虽然完全无视那些民间的谣言,可别人未必就会这样认为。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暗地里盯着他,随时准备给他背后捅上狠狠一刀。
既然他说了是为太子做事,那就一定要做好。
这样,至少在朱元璋那里,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在收到这些粮种以后,朱元璋果然龙颜大悦,对那些民间谣言,也是根本无视。
他大手一挥,没过多久,一道赏赐朱桂的旨意便下发到了大同府。
随之而来的,还有来自于太子朱标的感谢。
第二十八章 推行新律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