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不该啊,才走几天,也不能哭这么伤心啊。
      “想我妈……我娘了。”
      景舒也没有值三月,和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倒是应景。
      “好,你说去哪里,咱们就去哪里。”朱瞻基答得很爽快:“如今西湖还在恢复,也不知如何了,刚好去看看。”
      “顺便去躺茅山,看看陈真福他们的道观修得如何了,再寻个风景好的地儿,好好住上些日子。”
      西湖这个地方,有太多诗人写过,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太多太多。
      景舒从前也去过江南,可也是匆匆呆了几日而已,玩也没玩尽心,吃也没吃得多快乐。
      至于朱瞻基说的恢复西湖,那是因为在南宋定都临安后,整个杭州的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各地往来的客商,各地的使臣,还有许多贵族游船都会来这里,每日湖面的船都不下百艘。
      元朝前期的时候依旧如此,可到了元朝末年,朝廷不在管理湖面,加上贵族富豪沿湖围田。
      自此,西湖便开始日渐荒芜,直到朱瞻基上位后,才开始令官员清理收拾,逐渐开始恢复繁荣。
      可官员们收拾得到底如何,他们也只是在奏疏上听说,倒也没有真的去实地看看去。
      既然儿子都说了,事情给他办就好,朱瞻基也不和他客气,招呼几句,带着媳妇就出发了。
      朱祁锦怕爹娘出事,只好默默派出许多人暗中保护,做好只保护,却不扫二老兴致的工作。
      西湖,断桥上。
      景舒今日难得穿了一袭白衣,她拉着小朱站在断桥中央,看着湖中美景,忍不住询问道。
      “相公,你知道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吗?”
      这时候,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冯梦龙还没出生呢。
      “嗯,知道一些。”朱瞻基轻声道:“唐朝时,有一位叫法海的高僧,因为降服了跳巨大的蟒蛇,而受到大家流传。”
      “到了宋朝以后,便有那镇江本地的说书人,胡写白扯,写了白蛇传和雷峰塔的话本子,偏还有许多人爱看,爱听,还津津乐道。”

第 466 章 醒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