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早就瓦解了,这还是整个大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果要是在那些不够发达的地区,即便你想借人家也不借。
“何止是明后两年的,如果要是我们不接纳他的话,估计五年以内的税收都要收上来了,他的地盘并不是很大,但养着七八万的士兵,先不说别的,光说这些人的吃喝拉撒,这每年可就不是一个小数了,而且境内还有山贼土匪之类的,每年的花销都很大。”
钱亮在经济方面非常有建树,很快就知道国内军阀的弊端,花钱的地方到处都是,进钱的地方太少,如果要是正常收税的话,他们还是能够维持下去的。
可问题是当年你贷款的时候,各路税收都到了洋人的手里,他们让你使用某一项税收当抵押,这才能够把款贷给你,可是他们在收税的过程当中,他们就开始做假账,把所有的税收转嫁到大康人的头上,至于那些外国商人,他们只负责赚钱,交税的事情连想都不想。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商人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们会把本国商人都给急死,而各地军阀只能是照着本国商人收税,一两年本国商人还能够坚持下去,可前前后后几十年的时间,卖祖产也坚持不下去。
这就好像是一个怪圈一样,你想要维持下去就得继续借钱,这个账目就犹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你越想摆脱外国人的控制,你就得扩大自己的军队,那么你越得和他们借钱。
借到最后你会发现什么东西都不是你的,全部都被抵押给外国人了,而且下面的军官和士兵也明白,没有了外国人提供的经济援助,你连他们当月的工资都发不下去,即便是你想举办什么样的暴动,比方说针对外国人的这些士兵也不敢干,今天干了这种事儿算是高兴了,可明天没钱吃饭去找谁呢?
毕军长也是充分的看到了这一点,在十几年前的时候,他还准备积极的反抗外国人,可是经过了几次较量之后,他发现打仗打的就是钱,当你的手里没钱的时候,即便是你手下的人也未必听你的。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毕树正忘掉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开始慢慢的学着当一个军阀,如果要是不这么做的话,那恐怕连他自己都活不下来,外国人早就选其他人当傀儡了,并不是说这个位置一定是你的。
现在外国人大面积的从浦江撤退,他们也给了毕树正一些支持,希望毕树正能够保住自己的地盘,但毕树正不是个傻子,他手下也有一个规模不大,但是非常有用的参谋团队,他们连夜进行了好几次军事推演,最后的结果都是一个连半个月的时间都坚持不了。
很多人表示不相信,可很快他们就相信了,孤山县的枪声响起来之后,他们就派出了大批的军事观察员,也想要看看国民军到底是如何作战的,结果一天的功夫一个军事重镇就丢掉了,他们也就知道国民军的实力了,咱们要和人家对抗,那绝对是鸡蛋碰石头,而且还是没壳的鸡蛋。
第513章 洋人的经济控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