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六章 离愁之别[1/2页]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睡得早也起不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周濂溪好奇何人可当得起这“东坡”二字,但李常笑丝毫没有透露消息的意思,不免让他感到有些无奈。
      考虑到后者极高的辈分,周濂溪只得将心思按下。
      他奋笔疾书,写下一首《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淤泥而不染……”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表明心迹的一种做法。
      一旁的程伊川侍守身侧,时常做些研磨笔墨之类的活计,师徒二人配合下,一切显得有条不紊,行云流水。
      程伊川自打两年前廷试落第,就不再参加复试。
      反倒是程家兄弟中的老大程明道仕途风顺,如今已外放为官,任上元县主簿。
      程伊川选择回到幼时长大的黄州,正好师父周濂溪兼任通判,打算继续未尽的学业,争取将师父一身的儒道本事给学个透彻。
      得之失之,皆未可定也!
      待到最后一字落笔,周濂溪忽然转头,看向徒弟。
      “伊川,为师听闻嵩阳书院有意请你过去,你意下如何?”
      闻言,程伊川的面上闪过几分苦涩。
      他摇了摇头,果断答道:“以弟子的水平,学问尚且参悟不透,又如何能够为人师表。弟子觉得,还应该在师尊身旁多学习一阵子。”
      周濂溪听出这话里的恭维之意,放下墨笔,轻手捋着胡须,面上露出笑容。
      “伊川你无需自谦,不过是廷试的失误,与学问有何干系。你是老夫的弟子,种大先生的徒孙,切莫小觑自己。”
      程伊川神情一正,恭敬道:“弟子明白。”
      话虽如此,可程伊川丝毫没有要改变主意的样子。
      正如他当初干脆利落地放弃了在朝为官的机会,重新回到黄州当一个学生一样。
      周濂溪明白弟子心有坚守,他亦是为之感到欣慰。
      为官与否,此乃内外性情所致,强求不得。
      但他们这些做学问,首先要明悟本心,如此才不至于迷失半途。
      一瞬间,周濂溪像是想通了什么,摆摆手:“罢了,你愿意留下就留下。老夫也到了天命之年,没有多少日子可活,正好将毕生的学问传给你。”
      “多谢师尊。”程伊川拱手一礼。
      他不是矫情之人,自然不会因为一句话而感伤什么。
      程伊川心里清楚,如果他能将师尊的学问给发扬光大,对他而言才是最好的尽孝。
      至于旁的,全是虚的。
      程伊川思忖片刻,再度开口:“弟子先在师门尽孝,等到来日学问大成,再往嵩阳书院授学。”
      “这样也好。”
      周濂溪点点头,赞同道:“你此言倒是点醒了为师。我文中书院创立至今快七百载,一代代师门长辈皆探求圣贤的学问,却始终没能取得突破。到老夫这里还算好些,儒道二者稍有进展,但为师几乎不曾到书院中过,想来也有其关联。”
      “你到嵩阳书院,也可接触不同的士人,想来感悟会比书院中更多。”
      师徒二人交谈之际。
      李常笑正好捧着一盆花经过,将他们的对话听在耳中,面上同样露出

第七十六章 离愁之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