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二章 整军三论[1/2页]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睡得早也起不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日的花宴落幕,开元帝席间的一句“天下三绝”却是传开了。
      公孙姑娘的剑舞,李龟年的歌喉,王家公子的琴音。
      正值天下清明,在《十事要说》的引领下,四海内外吏治与赋税逐渐归于合理。
      唯独大唐的北面边境,契丹与回纥近来有了动作,双方私下往来,边关的局势日渐紧迫。
      开元帝自己就曾负责过边疆战事,知道这群戍卒的不易,他心中不忍英雄无名,索性再下圣旨。
      以一州参军之职许之,在朝廷内外征集诗文,歌颂大唐的边军。
      圣旨降下不久。
      许多还未踏上科举的,以及由于家世,无缘科举的年轻士人北上边关。
      更有甚者,直接投身军伍。
      他们打算设身处地,从而作出一首旷古绝今的著作,给自己在天子面前博一个前程。
      边境将士对此也是喜闻乐见。
      他们默默守着大唐的安宁,却代表他们真的只希望当个无名英雄。
      边境将士当然也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可以被大唐百姓看在眼里。
      若有一首诗词歌赋,能够将他们的今天记下,流至后世,也算是无愧这一生的坚守了。
      ……
      长安城。
      有专门的宫廷使者,集结想要远赴边关的诗人,亲自领着他们上前走一遭。
      路途的花费皆由宫中支取,这也是最大限度避免对边军的影响。
      两个年轻男子策马相邻,彼此间也算熟识。
      其中一人名叫王少伯,是京兆人,但出生于并州晋阳。
      另一人叫王季陵,也是并州人,出身太原王氏。
      虽然严格来说,二人并不算是纯正的老乡。
      但以大唐如今的风气而言,只要见面投缘,莫说是否同个州郡,大家同是大唐之人,就可以引为一句“知己。”
      王季陵比王少伯大了十岁。
      他看着面前这小兄弟,轻笑道:“少伯当真是英雄出少年,这般年纪就存有大志,来日前途不可限量!”
      王少伯面对这夸赞,倒也不推脱,大大方方接受了。
      他有自信,哪怕不搭上这次的封官,自己同样有把握进士及第。
      至于此番前往,求官倒是其次,王少伯更想亲自看看,一直守护着大唐的,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群人。
      王季陵很喜欢这小兄弟的爽快,他也不喜欢说话弯弯绕绕的。
      明明大家心中都想进士及第,大胆承认就好,拖拖拉拉只会显得虚伪。
      不一会儿。
      此行北上的诗人终于到齐,宫廷使者策马上前,开始讲起了本次的注意事项。
      内容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譬如不许影响军纪,不许动摇军心,不许私自行走……
      能够被选上随行的,基本也没有几个是傻子。
      天子愿意提供他们车马的盘缠,已经是仁义之至,倘若自己犯了忌讳,死了也是活该。
      ……
      长安城头。
      这个历代大唐天子都会站立的地方,今天又换了人。
      开元帝扶着墙垣,眺望远方,眼底还有几分不可思议。
      他

第一百三十二章 整军三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