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五章 小李大夫[1/2页]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睡得早也起不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座宅院花了李常笑八十两银子,接手以后,李常笑又大施拳脚,将里里外外翻新了一遍。
      他在院子正中凿了一口水井,顺便在宅院底下挖了一座地窖。
      这年头,可没有不许私自扩建的规矩。
      有一身内力在手,原本只有方圆五丈大小的院子,硬是被他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除此之外,临街的一间铺子也悄然改姓了。
      从今往后,姓李。
      李常笑开设医馆,闲暇之余坐堂。
      义陵县城那头,他花了些许银子打点,算是获得了行医的许准。
      至此,又一段日子开启。
      ……
      孺子帝元年。
      王太后的身份再度抬高,是为太皇太后。
      汉帝年少无法理政,王太后总揽大权,提拔自己的亲信,形成了一股后宫势力。
      另一面,新野侯出面,向太后推举王凉,请求赐官。
      王凉自幼丧父,在新野城长大,拜于大儒颜云子的门下。
      颜云子对这位天赋卓绝,人品出众的弟子夸赞不已,早早地就替颜云子在儒家积累了相当名望。
      是以,当新野侯举荐王凉的时候。
      各郡国的儒生,甚至太学的博士和夫子都有出面。
      这让王太后的警惕放下少许。
      哪怕其余大臣劝阻,依旧给王凉封了官。
      黄门郎,辅佐陛下处理朝政。
      自那之后,他每日兢兢业业入宫,克己守礼,早出晚归。
      平日闲暇时,会举办文会。
      延请各方名流大士,交流圣人学问,言辞间对董天的儒学颇为奉承
      除此之外,他还将俸禄和积蓄取出,资助落魄儒生,美其名曰:宏承儒法。
      一顿顿操作下来,替王凉养足了好名声。
      哪怕忠于大汉的臣子,还有老孺,都下意识地将王凉与王氏分割。
      ……
      孺子元年,七月。
      民间流言四起,其中大半是关乎太后和王氏的。
      什么太后把持朝纲,压迫汉室忠臣。
      那些只发生在话本中的情节,一下子跑到现实,对之即来挥之即

第七十五章 小李大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