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阳朔五年,七月。
      宦海二十余载,王甫连其身后的魏郡王氏渐蓄有威望,族中有数人在郡县为官。
      王甫靠着提携后生,初步搭建起了属于王氏的门生脉络
      在冉肃的牵头下,王甫之孙与郡望孙氏的嫡女联姻结作了亲家。
      同月,魏郡郡守孙乾上表朝廷,举孝和举廉各一人。
      分别为王氏子弟王禹和儒生贾政。
      在此关头,王甫这些年经营的郡府人脉还有昔日谦让孝廉的人情发挥了作用。
      魏郡各郡望家族一齐出力,替王禹作保其家世清白,冀州刺史得以允准。
      待王禹入京以后,颍川荀氏的家主亲修书一封替他引荐大儒马闵,使王禹得以拜入儒家门下。
      阳朔五年,十一月。
      阳朔帝的两位兄长,穆王与英王暗中诋毁天子,意图谋反。
      天子大为震惊,连派秘卫统领亲往搜查。
      最后,于二王住所查得铁器与黑甲百余具,坐实了两位王爷的谋反罪名。
      然天子仁德,不忍对同胞兄长痛下杀手,只是废其封国。
      消息传出,以董天为首的儒家大肆颂扬天子仁德,不少儒生吟诗作赋礼赞陛下。
      未央宫。
      阳朔帝与太子却是为了国库赋税而发愁。
      自打重建骑兵以来,天汉年间积累的钱粮正以一个极快的速度被消耗。
      假以时日,只怕未等骑兵练成,大汉的国库先一步捉襟见肘。
      皇帝父子思量再三,想要寻得一个搞钱粮的如意法。
      阳朔帝的思想趋于保守,但求稳妥无过,他将目光着眼处于田赋与商贾。
      提高地税和商税,这是两项对朝廷而言来钱最快最稳的法子。
      太子抱着不同的想法,他曾伴天汉帝数年之久,一眼就能看透其中利弊。
      地税与商税,此二者乃是大汉根基,同时又是汉帝养望的最佳手段,非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调度。
      若为暴利,倒不如以皇权夺之。
      太子思量再三,最后给了阳朔帝两个法子。
      其一,将天汉年间下放郡国的铸币之权收回,改由咸阳朝廷亲自督造。
      其二,将民间的盐铁之利收回,设盐官和铁官专营,一应资财归于国库。
    &nbs

第三十章 桃李悬壶[1/2页]